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垣曲县

垣曲县

北宋改垣县置,属绛州。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9年迁治刘张镇 (今垣曲县)。


在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邻接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 1619 平方千米。人口22.3万。辖5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战国魏垣(王垣)邑、阳狐邑。西汉置垣县,治今县东南王茅,属河东郡。东汉改名东垣县,三国、两晋因之。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东垣县为白水县,治今县东南古城。为邵上郡治;并设清廉县属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白水县为亳城县,又置蒲原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亳城县为垣县,废清廉和蒲原二县入,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年)复置亳城、清廉二县。唐武德元年(618年)为邵州治,五年(622年)废亳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清廉县入垣县,废邵州;垣县改属绛州。龙朔二年(662年)属洛州,乾封二年(667年)复属绛州。天授三年(692年)又属洛州。长安二年(702年)再属绛州;贞元三年(787年)改属陕州,元和三年(808年)还属绛州。五代因之。北宋改垣县为垣曲县,属绛州。《续汉书·郡国志》作“东垣”,注引《博物记》:“(王屋)山在县东,状如垣。”县因此得名。金兴定四年(1220年)改属翼州。元属绛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垣曲县并入绛县,元至元十六年复置垣曲县。明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解州,八年仍属绛州。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3年析县西南部与闻喜、夏县一部成立垣南县,1945年改为康杰县,同年撤销。1947年河南省王屋县第二区划归垣曲县。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9年迁治新城(今县治)。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县以“周围皆山,中垣如曲”,故名。黄河、五福涧河、板涧河、亳清河、允河、西阳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铜、铁、铝土、金、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等。工业有煤炭、采矿、冶金、化工、机械、酿酒、造纸、食品、玻璃等。礼垣铁路和东济、侯焦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中条山森林公园、舜王坪、南海峪旧石器遗址、洪庆观商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鸦儿河

    在今河北深州市南。《方舆纪要》 卷14深州: 鸦儿河在 “州南二十里。自束鹿县东南流入界,下流合于胡卢河。《志》 云: 河在滹沱、清漳间,盖支流两分,合而为河,因名鸦儿。滹沱南北横决,群川之流皆乱,鸦

  • 牛街礼拜寺

    在今北京市宣武区牛街。建于辽统和十四年(996)。明正统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大修一次。主要建筑有礼拜殿、邦克楼、望月楼、碑亭等。建筑形式采用中国传统木结构式, 内部装饰有

  • 碧庐

    在今湖南湘乡市南涟水上。《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碧庐 “宋董南美所居。自号碧庐居士”。

  • 甜水站堡

    明置,即今辽阳县东南甜水满族乡。《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甜水堡在 “司东南九十里。亦曰甜水站。辽海卫铁场百户所置于此”。

  • 鲁阳

    战国楚邑。后属魏。即今河南鲁山县。《史记·楚世家》: 楚肃王十年 (前371),“魏取我鲁阳”。即此。西汉置鲁阳县。古邑名。春秋楚邑。战国时属魏。即今河南省鲁山县。《史记·楚世家》:肃王十年(前371

  • 曷苏馆

    亦作合思罕,又称和硕馆、合苏款、合斯罕、曷撒罕。宋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卷3: “阿保机虑女真为患,乃诱其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辽阳之南,以分其势,使不得相通。迁入辽阳著籍者名曰合苏款”,编入契丹民

  •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在今河北赵县南五里洨河上。隋开皇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为我国现存古代大型单孔石拱桥。桥长64.4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桥的拱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桥身构思精巧,既减轻重量,又利于排

  • 阁梯山

    在今四川高县南。《方舆纪要》 卷70高县: 阁梯山在 “县南七里。峭壁如阁,有路盘旋如梯”。

  • 西周封国。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注: “蒋,在弋阳期思县。” 后为楚所灭。古国名。西周封国。在今河南省淮滨

  • 炉边

    地区名。指今四川雅砻江至西藏昌都地区宁静山以东之地。清雍正间,在宁静山顶立碑划川藏界,山以东地称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