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基隆市

基隆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基隆市。以鸡笼为名。


在台湾省本岛最北部,北临东海。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39.2万。辖中山、安乐、七堵、暖暖、仁爱、信义、中正7区。市政府驻中正区。基隆古名鸡笼,旧说鸡笼屿(今基隆屿)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曾据和平岛筑城堡。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取代。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初属天兴县,继归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属台湾府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属淡水厅。后设基隆厅,属台北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鸡笼厅;九年改为基隆厅,取“基地昌隆”之意。日占后光绪二十三年改属台北县基隆办务署;二十七年设基隆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支厅,属台北厅。1920年设基隆街,属台北州基隆郡。1924年12月设基隆市,直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东、西、南部为丘陵。北为港口,有和平岛、桶盘屿扼门户。港湾水面约3.6平方千米。淡水河主要支流基隆河自市东入境,经暖暖、七堵等地,自西南入台北县。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1723年福建漳州人自八里坌(今淡水境)来此经商,为基隆市街发展嚆矢。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辟为商埠。1870年清廷准开基隆煤矿。1884—1885年中法战争时,港市曾被占领,清军退至狮球岭固守,1885年5月法军撤走。1887年基隆至台北铁路动工,1891年通车。1889年建成第一座码头。1895年日占后筑港,成为对台湾掠夺及南进侵略基地。基隆港原为台湾首要港口,后因高雄港的发展而为第二大港,并为台湾重要渔业基地。日占时被划为要塞地,今仍为海军基地。有采煤、造船、机械、食品等工业。辟有六堵和大武仑两工业区。主要商业区在内港以南仁爱区。为台湾纵贯铁路、宜兰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的起点。5号、2号省道纵横市境。海洋学院、省水产研究所、省高级海事学校、水产职校等设此。名胜古迹有仙洞、万人堆、中正公园、和平岛千叠敷、蕃字洞、狮球岭古战场及暖暖水源地、灵泉寺等。


猜你喜欢

  • 土南前旗

    土尔扈特南前旗的简称。俗称妥日札萨。清置,属土尔扈特部。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境。《清史稿·地理志》 南前旗:“牧地当大哈柳图河之南,小哈柳图河之北。东至古鲁半博尔齐沙拉图,南至黄河,西至宗科尔

  • 涣水

    又名浍水、 水。 自今河南开封县东分狼汤渠水东南流经杞县、睢县、柘城,南入安徽境,经亳州市东北、河南永城县南、安徽宿县、固镇,至五河县南入淮水。今上流已湮。下流在安徽境内者即今之浍河。

  • 大龙峒

    又名大浪泵或大隆同。指今台湾省台北市北、淡水河与基隆河会流点之南。本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大浪泵社地,后与奇武卒社合并。清乾隆初闽人入垦, 称为大浪泵庄。嘉庆七年(1802)形成市街,改称大隆同。同治年

  • 金堂山

    亦名金台山、金堂峡山。在今四川金堂县南二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新都县“有金堂山,水通于巴”。《元和志》 卷31金堂县:“以县界连金堂山,故以为名。”

  • 仙人堂寨

    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余家坪。危峰天末,峭壁万重, 鸟道悬绝,山顶延袤,长亘百里。清顺治七年(1650)白莲教起义军结七十二寨于此。《清一统志·延平府》:仙人堂寨“在将乐县南九十里,地名余家坪”。古山名。

  • 新囶县

    北魏置,属阐熙郡。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隋开皇三年 (583) 废入长泽县。

  • 西怀州

    ①北周天和六年(571)置,治所在王屋县(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建德六年(577)废。②唐贞观四年(630)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改为远州。

  • 敖仓

    秦置,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敖山。《史记·项羽本纪》: “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又,《鲸布列传》: 布 “据敖庾之粟”。《索隐》: “案 《太康地记》 云: 秦建敖仓于成皋。”秦置,在今河南省荥阳

  • 旧饶安镇

    金置,属清池县。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东汉置饶安县于此。唐贞观年间移饶安县治于浮水故城(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南新县镇),故此有旧饶安之称。

  • 吏隐亭

    ①又称梅仙亭。在今江西南昌市西湖西南。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为纪念梅福而建。梅福,字子真。西汉时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官至南昌尉。后弃官归寿春。相传曾在梅岭等地隐居。南宋绍兴初封为“吏隐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