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头镇
即泺口。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明置堰头镇巡司。《方舆纪要》 卷31历城县载:堰头镇 “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
古镇名。又称下泺堰或泺口。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因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故名。
即泺口。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集。明置堰头镇巡司。《方舆纪要》 卷31历城县载:堰头镇 “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因曰堰头”。
古镇名。又称下泺堰或泺口。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北洛口。因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故名。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后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西南。《明史·地理志》 叠溪所: “西有叠溪桥关。”
即新穿水口。在今四川新津县东。《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高仁厚镇压阡能,谓降者曰: “藉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比至延贡可归矣。” 胡三省注: “穿口,即新津新穿口
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之罗山(骡山)。《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曲成:“阳丘山,治水所出。”即此。
即温肃州。唐置,治所在大石城 (今新疆乌什县)。即“温肃州”。
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十里茶陵山顶。《清一统志 ·澧州二》: 蛮王城 “相传五代梁将武平破蛮王之所”。
即今山东莱阳市东南四十里万第镇。民国《莱阳县志》卷1有万第镇。在山东省莱阳市东部。面积151.2平方千米。人口6.2万。镇人民政府驻前万第,人口7000。该村明初形成聚落。因地处玩山沟前低洼处,取村名
相当今河北高阳县东孝义河。《方舆纪要》卷12高阳县:马家河在“县东三里。滹沱河支流也。自晋州饶阳县铁灯竿口导流而北,经蠡县境,又东北至县南延福村,杨村河、上尾河俱流合焉,潴为马家河淀,复东北流入安州界
即笮桥。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上。《宋史·雷有终传》: 咸平三年 (1000) 讨王均叛兵,“贼兵出通远门,与 (杨) 怀忠战数合,会暮,怀忠复退军筰桥,背水列阵,砦槠木桥南,以扞邛、蜀之路”。
在今云南呈贡县南。《方舆纪要》 卷114晋宁州归化县: 金鲤潭 “在治 (今化城) 南六里之白马勒村。旧为平原,恒苦亢旱。隆庆六年七月,田中忽水涌成深潭,有金鲤游泳其中,遂为一方灌溉之利”。
①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1孝丰县: “深溪在县 (治今安城镇) 西南四十里。於潜山之水流出此,合苕溪。”②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深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