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壶口山

壶口山

①即壶关山。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清一统志·潞安府》: 壶口关 “又名壶关山。…… 《府志》: 两峰夹峙而中虚,状如壶口,故名”。

②一名平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水经·汾水注》: “汾水南与平水合,水出平阳县西壶口山,《尚书》 所谓壶口治梁及岐也。” 按: 《禹贡》 之壶口在今山西吉县西南黄河畔,郦说非。

③在今山西吉县西南。《尚书·禹贡》: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汉书·地理志》 河东郡北屈县:“ 《禹贡》 壶口山在东南。” 即此。

④在今山西浮山县西南。《水经·汾水注》: 平水 “出平阳县壶口山”。《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壶口山 “在浮山县西南四十五里。一名蜀山,延亘数十里,东连龙角山,西接崇山”。


(1)在山西省吉县西。黄河自北来流经山侧,上下游河床高低悬殊,水势倾注如壶口,故名。《尚书·禹贡》冀州:“壶口治梁及岐。”即此。(2)又称壶关山。在山西省长治市东南,跨壶关县界。因两峰夹峙,中如壶口,故名。


猜你喜欢

  • 昭通府

    清雍正八年 (1730) 改乌蒙府置,属云南省。治所在恩安县 (即今云南昭通市)。民国《昭通县志稿》 载 《昭通书院碑记》: “ (鄂尔泰) 既奏请皇上赐名昭通,举前世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

  • 丹岭县

    隋置,属同昌郡。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唐神龙元年(705)废。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甘肃省迭部县东南。属芳州。大业初属同昌郡。武德元年(618年)仍属芳州。境内皆党项诸羌。唐神龙元

  • 和龙峪

    又名大拉子、大砬子。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清设分防经历于此。《清史稿· 地理志》 和龙县: “光绪十一年,吉韩通商,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二十八年,置分防经历,属延吉。”

  • 婆速府路

    亦作婆娑府路、博索府路。金置,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辖境相当今辽宁东南部、吉林西南部与朝鲜慈江道及平安北道部分地。元初直隶辽阳行省,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废为婆娑府巡检司。

  • 柴市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元为柴市。《京师坊巷志稿》 卷上: 府学胡同 “其地元之禁市也。……元王恽 《中堂事纪》: 至元十六年,帅臣张宏范执文天祥至大都囚之,上屡欲赦出相之,不从。十九年十二月初九,

  • 舂陵水

    古名舂水。在今湖南桂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80桂阳州: 舂陵水在 “州北三十里。自蓝山县东北流入界。一名衡塘。一曰鍾水。又名舂水。经宁冈山下,曰黄田滩水,俗所谓十八滩也。有流渡水,自岩塘山下流入焉,

  • 鹿角场

    即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东北鹿角镇。清乾隆 《巴县志》 卷2: 鹿角场 “离城四十里”。

  • 原疃河

    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明史·地理志》 招远县: “东北有原疃河,北入海。”

  • 杨柳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北土城乡西南杨柳坝。《明通鉴》卷68:万历十三年(1585),“杨柳番出攻普安堡”。即此。(1)集镇名。在安徽省濉溪县中部。杨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160。因村旁有大片杨柳林得名。

  • 白田原

    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晋书·石勒载记》:西晋永嘉三年(309),“刘琨遣护军黄秀等救壶关,勒败秀于白田”。《方舆纪要》卷42长治县:白田原“白田一作封田”。又作封田。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北。西晋永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