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阳

夏阳

①战国秦地,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史记·秦本纪》: 惠文王十一年 (前327) “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

②即今山东微山县治夏镇。清属沛县,置夏阳巡司于此。


(1)古邑名。(1)又作下阳。春秋北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公羊传》僖公二年(前658年):“虞师、晋师灭夏阳。”即此。参见“下阳”。(2)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南。战国秦邑。《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2)古地名。约今四川省宝兴县南灵关西北。《新唐书·韦皋传》: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深入吐蕃,“路惟明自灵关、夏阳攻逋租、偏松城”。经此之路称夏阳道,为雅州西入吐蕃要道。《新唐书·南蛮传》:“雅州西有通吐蕃道三:曰夏阳、曰夔松、曰始阳。”(3)集镇名。(1)在福建省明溪县东北部。夏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500。初为杨姓始居,名杨厝坪,后迁村山下,称下杨,谐音为今名。明置巡检司于此。有圩市。有造纸厂。村东有宋代尚书萧登任墓。有公路接福五公路。(2)在陕西省合阳县东南部、黄河西岸。属洽川镇。人口1100。唐武德三年(620年)为河西县治,乾元三年(760年)更为夏阳县治,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设夏阳镇。金仍为镇,后废。村袭镇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特产花生、铃铃枣、红皮蒜。有公路通县城。村东夏阳渡是陕、晋之间水上要津。(4)村名。在陕西省韩城市西南部、涺水西岸。属金城街道办事处。人口500。《史记·秦本纪》惠文君十一年(前327年):“更名少梁曰夏阳。”据该村三圣庙碑记载,西汉末年曾由少梁村徙夏阳县于今址,故名。产小麦、玉米、蔬菜。西禹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门毒国

    在今越南中部归仁、芽庄之间,是古代中西交通沿海航线要地。《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占不劳山)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门。”

  • 桃原

    即古桃林塞。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城东村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地区。《水经·河水注》: 全鸠涧水 “北径皇天原东。……其西名桃原,古之桃林,周武王克殷休牛之地矣”。潘岳 《西征赋》 曰: “问休牛之故林,感徵

  • 松江中千户所

    明洪武二年 (1369) 置,属金山卫。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县。清康熙十七年 (1678)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置,治今上海市松江区。属金山卫。清废。

  • 白音太来

    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驻地通辽市。本辽源县地, 1914年置通辽镇。1918年升为通辽县。1951年设通辽市。“白音太来”或说为蒙古语“巴彦他拉”的转音,意为富饶的甸子。

  • 南陵县

    ①西汉文帝七年 (前173) 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康村。因其地有文帝刘恒之母薄太后的南陵,故名。东汉元始四年 (前4) 废。②西晋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南齐以后废

  • 临沂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东临沂庄。东汉改属琅邪国。南朝宋省。东魏武定八年 (550) 复置,属郯郡。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596) 复置,为沂州治。移治今山东临沂市。大业初为琅邪郡治。唐以

  • 武遂津

    西晋、北魏时期易水 (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之瀑河) 流径武遂一段之俗称。《资治通鉴》: 东晋咸康六年 (340),前燕慕容皝率军袭击后赵石虎,“燕兵进破武遂津,入高阳,所至焚掠积聚,略三万余家而去”。遂,

  • 思陀山

    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思陀甸长官司: 思陀山 “在司治 (今县西南大新寨) 东。山顶平夷,有思陀寨遗址”。

  • 南旺湖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约即 《水经·汶水注》 之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围堤为湖,称为水脊,分南北流入会通河,规定七分向北,三分向南。湖初置时

  • 京兆府

    唐开元元年 (713) 改雍州置,治所在长安、万年二县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乾县以东,铜川市以南,渭南市以西地。其后屡有伸缩。开元二十一年 (733) 以后为关内道、京畿道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