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山
①即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兴高山。岩石崔嵬。《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大岩山“在建平县。山顶有池,冬夏不竭”。
②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明一统志》卷88思南府:大岩山“在务川县东八十里。山有一岩深邃可容百余人,时多游翫于此”。
③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大岩山“在司治(今西山镇)北。《志》云,山之西为高峰岭”。
①即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兴高山。岩石崔嵬。《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大岩山“在建平县。山顶有池,冬夏不竭”。
②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明一统志》卷88思南府:大岩山“在务川县东八十里。山有一岩深邃可容百余人,时多游翫于此”。
③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大岩山“在司治(今西山镇)北。《志》云,山之西为高峰岭”。
明弘治十三年 (1500) 置,属宁夏后卫。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南铁柱泉村。《方舆纪要》卷62宁夏后卫: 铁柱泉堡在 “卫西南六十里。有泉百步,寇入,必饮马于此。嘉靖十五年,制臣刘天和改筑旧堡,包铁柱泉于
南朝梁末置,治所在东阳郡长山县 (今浙江金华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衢江流域各市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 废。南朝梁末置,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市区)。辖境相当今浙江省金华、东阳、永康、武义、浦
1913年改多伦诺尔厅置,县治即今内蒙古多伦县。1914年划归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0年划属内蒙古察哈尔盟。1958年改属锡林郭勒盟。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河北省相邻。属锡林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东礵岛。明郑和下西洋经此。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东礵岛。郑和下西洋经此。
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由广东之程乡、兴宁,福建之武平、上杭,江西之安远等县地析置,属江西赣州府。治所在林子营(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四十二年还闽、赣地,止以兴宁、程乡地置县,属潮州府。《方舆纪
①在今江西上高县西南。《舆地纪胜》卷27瑞州:末山“亦名九峰山。以其山有九峰突兀亘天,出于云表,因以末山名之,言其居天末也”。《明一统志》卷57瑞州府:末山“在上高县西六十里,东连九峰。唐人云,韫映回
即傅宅市。今浙江浦江县东北四十里白马镇。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南四十六里古城村。《史记·韩世家》: 韩厘王二十一年(前275),“使暴救魏,为秦所败,䳒走开封”。即此。
即今四川万源市南二百里罗文镇。《清一统志·四川统部》: 太平营把总驻罗文坝汛。民国《万源县志》 卷1: “清宫保罗思举葬其祖于此 (白鹤) 山下,祖名文,罗文坝以此得名。”
一名七里头。在今湖北南漳县西七里。《方舆纪要》卷79南漳县:七里滩镇“旧为盗贼出没之所。向有巡司。嘉靖中移置于保康县之常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