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峰门山
即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五里七曜山。《方舆纪要》卷73石砫宣抚司:大峰门山“两崖壁立,中通人行,有故垒在焉”。
即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六十五里七曜山。《方舆纪要》卷73石砫宣抚司:大峰门山“两崖壁立,中通人行,有故垒在焉”。
宋名艾峪,后改石佛堂。即今山东临朐县西南石佛乡。有宋代石刻佛像近百尊。明嘉靖《临朐县志》:石佛堂集“在县西南五十里”。
亦作白杨坝。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旧属四川奉节县。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8: 白杨坝 “在 (奉节) 县南三百里,居民稠密,界接施南。有伏水”。清设外委、把总分防。
清内蒙古六盟之一。后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败死后,其所属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与诸台吉归附后金,仍驻牧河套故地。清顺治六年(1649)分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乾隆元年(1736)又增置一旗;七旗
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抚宁县: 裂头山 “群山环绕,一峰高耸,顶有数尖,因名。亦曰前裂头山,以东有七峰相连,极东而尖出者,为后裂头山”。
亦名荻丘、狄丘、荻城。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八十里小甸镇南筑城铺。《水经·肥水注》:“肥水自荻丘,北径成德县故城西。”《梁书·裴邃传》:南朝梁普通五年(524),率军北伐,“先攻狄丘、甓城、黎浆等城,皆拔之
①春秋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南阳市。《史记·秦本纪》: 缪公五年 (前655),晋献公灭虞、虢,虞大夫 “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后地入秦,秦昭襄王十五年 (前292),“攻楚,取宛”。秦、汉置宛县
1943年改大河坝设治局置,属青海省。治所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大河坝乡。1958年迁治子科滩(今兴海县)。在青海省东部,东界黄河,南倚阿尼玛卿山。属海南藏族自治州。面积1.31万平方千米。人口6万。辖2
①南朝宋置,为侨郡,属梁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水经·漾水注》: 清水“又东南径新巴县东北,又东南径始平侨郡南,又东南径小剑戍北”。后废。②南朝齐建武三年 (496)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三
在今云南昭通市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军民府:小乌蒙“在府北七十里。四围皆山中平地,夷人于此耕种,号杰纪”。
①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南部,距城二十余里。清光绪《通州志》卷2:双桥“在州城西十二里,与大兴县接界。明文征仲诗:‘立马双桥日欲斜’即此”。②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清乾隆三年(1738)置巡司于此。(1)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