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板镇

大板镇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驻地。清初以来为巴林右旗驻地。乾隆十九年(1754)迁治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1912年复迁回大板镇。“大板”,蒙古语称“伊和板生”,意为大房子。


(1)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南部、查干木伦河北岸。旗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5平方千米。人口1.6万。蒙古语称“伊和白兴”,即“大平房”之意,以王府得名,后谐音称大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巴林右旗治所。1949年设大板镇,1958年改公社,1981年改镇。农产玉米、小麦、谷子,畜产牛、马、羊、猪。有电力、酿酒、皮毛、水泥、乳品等厂。集通铁路,303、305国道经此。古迹有清代荟福寺、康熙行宫、巴林右翼旗王府,镇北有烈士陵园。(2)在辽宁省北票市南部。面积155.5平方千米。人口7500。镇人民政府驻金岭寺,人口2510。因早年曾用大板搭桥而得名。1956年设大板乡,1961年改公社,1987年置镇。主产高粱、棉花等,苹果著名。有农机、建材、机械、服装、酿造、制药等厂。锦承铁路经此。(3)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13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板,人口960。清康熙年间建普安寺,该村属于为寺院服务的村落,蒙古语称套斯呼音艾勒。后村落增大,又称伊和拜兴,“伊”即“大”,“拜兴”为“板”之谐音,故名。1956年设大板乡,1958年划入国庆公社,1961年析置大板公社,1984年复乡,1996年改镇。主产玉米、高粱等。有地毯、饮料、农具等厂。广奈公路经此。有普安寺遗址和海棠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


猜你喜欢

  • 无雷国

    汉西域国名。都城在卢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卢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或谓在今伊西洱库尔以东的帕米尔一带。《汉书·西域传》:其国

  • 王山

    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寰宇记》卷109吉州太和县:王山“在县东八十三里。周回三百里。其山峰峦秀异。昔王子乔曾控鹤于此,故以王为名。旱则祈雨必应”。《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和县:王山“旧名义山,晋永嘉中

  • 埤南

    一作卑南。为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台湾台东县。清光绪元年 (1875) 于此置卑南厅。又作卑南。本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清光绪元年(1875年)于此置卑南厅。

  • 宁灵厅

    清同治十一年(1872)置,属宁夏府。治所在金积堡(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1913年改为金积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置,治金积堡(今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1913年改置为金积县。

  • 黄岘关

    义阳三关之一。一作广岘关。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魏书·地形志》: 南司州东随县 “有黄岘关”。《魏书· 中山王英传》: 永平二年(509),“进击黄岘”。即此。《舆地纪胜》 卷80作“九里关”。又称广

  • 归来园

    在今山东巨野县南。《宋史·晁补之传》:补之“主管鸿庆宫。还家, 葺归来园, 自号归来子”。

  • 青海省

    清雍正间于原属甘肃省的西宁府 (今西宁市) 设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青海省北部的青海厄鲁特和今青海南部的玉树四十九族土司地。1912年改设青海办事长官。1915年改置甘边宁海镇守使,管辖全部青海地区。1

  • 显圣镇

    北宋置,属真宁县。即今甘肃正宁县 (山河镇) 东南秋头乡。

  • 新中沙白盐池

    在今甘肃民勤县东。《方舆纪要》卷63镇番卫: 新中沙白盐池 “在卫东五十里。《志》云: 卫东四十里有小盐池,卫南三十里有三坝白盐池,卫西二百二十里有鸳鸯白盐池,又有小盐池,俱产盐”。

  • 能高山

    在今台湾省花莲县西,与南投县交界处。为中央山脉中段高峰。海拔3261米。《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 北有 “能高山”。在台湾省本岛东部,花莲、南投两县交界处。中央山脉中段高峰。海拔3261米。为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