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窟山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海拔3770米。山东南约五里,海拔约3280米处有一小池。据传清光绪间总兵吴光亮率军开山筑路时用此水,名大水窟,后以水池名山。
在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东北邻秀姑峦山。海拔 3770 米。山体以板岩为主构成。东南(海拔约3280米处)有一水池。据传清光绪年间总兵吴光亮率军开山筑路时曾用此水,称大水窟,后以池名命山。
在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海拔3770米。山东南约五里,海拔约3280米处有一小池。据传清光绪间总兵吴光亮率军开山筑路时用此水,名大水窟,后以水池名山。
在台湾省南投县东南、与花莲县交界处,东北邻秀姑峦山。海拔 3770 米。山体以板岩为主构成。东南(海拔约3280米处)有一水池。据传清光绪年间总兵吴光亮率军开山筑路时曾用此水,称大水窟,后以池名命山。
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南宁河。《新唐书·地理志》 祁门县: “西南十三里有阊门滩,善覆舟。旻开斗门以平其隘,号路公溪。后斗门废。咸通三年,令陈甘节以俸募民穴石积木为横梁,因山派渠,余波入于乾溪,舟行乃安。
金天德三年 (1151) 改寿州置,治所在乐寿县 (今河北献县)。乾隆 《河间府新志》 卷2: “以其为汉河间献王封国,献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献。”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交河等县地。蒙古至元二年(126
春秋蔡邑。当在今河南新蔡县境。《左传》:昭公十九年 (前523),“楚子之在蔡也,郹阳封人之女奔之”。古邑名。春秋蔡邑。确址不详,当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境。《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楚子之在蔡也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四里。《元和志》 卷9徐州彭城县: 定国山,“后魏武定五年,慕容绍宗欲击梁贞阳侯萧 (渊) 明,营于此山”。古山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遣贞阳侯萧渊明伐东魏
①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安肃县:牟山“土阜无石, 一望坦夷,土脉深厚,居人多占为田,谓之牟山村”。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十五里。《水经·汶水注》:“(安丘)城对牟山。”《元和志》卷
北宋元符中改通会关置,属会州。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金大定八年(1168)改名会安关。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以颠联关改名,在今甘肃省榆中县西北。金大定八年(1168年)改名会安关。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74归州: 建阳峡 “在兴山县东七十里。源出宁都,入于香溪,委蛇曲折四十八渡,约十余里至建阳村中”。《方舆纪要》 卷78兴山县: 建阳峡在 “县东南五十里,与州境接
北魏孝昌中置,属南兖州。治所在城安县(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北魏孝昌中置,治考阳县(今河南民权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民权县一带。北齐废。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九尖岭“在县西七十里”。
一称水峡贝子旗。俗称哈尔格贝子旗。清康熙五十年 (1711) 置,在今青海刚察县西,后迁青海海晏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