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淤尖
即今江苏滨海县东北九十四里淤尖乡。旧属阜宁县。清光绪《淮安府志》卷首《阜宁县图》有大淤尖。
村名。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北部、废黄河口南岸、界滩淤公路终点站处。属滨海港镇。人口2200。相传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从事盐、渔业,以居黄海边淤滩大尖头处得名。道光年间为西汛驻地。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海岸坍塌,渐陷入海。同治年间西迁15千米,现东距黄海仅1千米。产小麦、玉米、稻、棉花。盛产芦苇。通客车。
即今江苏滨海县东北九十四里淤尖乡。旧属阜宁县。清光绪《淮安府志》卷首《阜宁县图》有大淤尖。
村名。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北部、废黄河口南岸、界滩淤公路终点站处。属滨海港镇。人口2200。相传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从事盐、渔业,以居黄海边淤滩大尖头处得名。道光年间为西汛驻地。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海岸坍塌,渐陷入海。同治年间西迁15千米,现东距黄海仅1千米。产小麦、玉米、稻、棉花。盛产芦苇。通客车。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理安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二》: 理安寺 “在钱塘县西。吴越建古涌泉禅院,亦名法雨寺,宋理宗改今名”。
即新塘关。在今四川松潘县南岷江乡北。《清一统志·松潘厅》: 新镇关 “在厅南七十里。亦名新塘关”。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固本堤” 条下: 梅家畲堤“在府 (治今临江镇) 东十五里。旧有堤,成化以后为洪水所坏,垂修垂圮,民不能田,嘉靖初悉力修筑,始不为患。崇祯十一年复决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五显乡。清光绪《直隶和州志》卷4:五显集在“州西南六十里”。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在今河北遵化市西北。西晋属北平郡。东晋废。《后汉书·耿弇传》:更始间攻尤来、大枪等,“遂穷追于右北平无终、土垠之间,至俊靡而还”。即此。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兴隆县东南,属右北
明洪武六年(1373)置,属施州。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二十三年(1390)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施南宣抚司。清初改为东乡土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东北。二十
亦作让库尔。即帕米尔东境之郎库里。今属塔吉克斯坦。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8: 喀什噶尔道李宗宾禀犊云: “查中俄界图内,有乌仔别里山口数字,在郎库里之旁,朗库里即让库尔,为黑孜吉牙克附近之处。……俄
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儋州置,治所在宜伦县 (今海南儋州市西北中和镇)。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区。南宋绍兴六年 (1136) 废。十四年 (1144) 复置,端平二年 (1235) 改为
即温闷峒。北宋置,即今广西靖西县东南湖润镇。元废。又称温闷峒。北宋置,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东南湖润。元废。
又名和州回鹘或高昌回鹘。9世纪中叶由西迁之回鹘一支所建。都高昌城(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宋《册府元龟》卷972:周太祖广顺元年(951) 2月,“西州回鹘遣都督来朝”。即此。至14世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