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狐山
①即太胡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张衡《南都赋》:“天封大狐,列仙之陬。”《太平御览》卷43引《南阳图经》:“山有大石如狐。”故名。
②一名大猿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狐山“《晏公类要》:在随县。《南都赋》云,天封、大狐即此”。《方舆纪要》卷77随州“随州城山”条下:“大猿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亦名大狐山。《志》以为即张衡《南都赋》所云天封、大狐者。”
古山名。又名大胡山、大湖山、壶山。即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白云山。沘水源出于此。清时其下清水河出产马。
①即太胡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张衡《南都赋》:“天封大狐,列仙之陬。”《太平御览》卷43引《南阳图经》:“山有大石如狐。”故名。
②一名大猿山。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南。《舆地纪胜》卷83随州:大狐山“《晏公类要》:在随县。《南都赋》云,天封、大狐即此”。《方舆纪要》卷77随州“随州城山”条下:“大猿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亦名大狐山。《志》以为即张衡《南都赋》所云天封、大狐者。”
古山名。又名大胡山、大湖山、壶山。即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白云山。沘水源出于此。清时其下清水河出产马。
在今四川重庆市北渝北区静观乡塔坪村。南宋绍兴中建。寺内有石塔七层,高十余丈。为重庆著名古寺庙。
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改砀郡为梁国,都定陶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文帝时移都睢阳县 (今河南商丘县南)。成帝永始中,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地。王莽始建国初改为梁郡。
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崔镇 “在桃源县西北三十里。《河防考》: 桃源县黄河北岸千总驻扎崔镇”。村名。在江苏省泗阳县西北部、京杭大运河东岸。属众兴镇。人口700。宋名崔野镇,简称
在今四川通江县城北隅文庙。通江文庙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为四合院型,在川北大巴山腹地是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文庙建筑。1932年底至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期间总指挥部驻此。198
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南七十七里。《元丰九域志》卷6:龙阳县有“龙阳山”。《明一统志》卷64常德府:龙阳山“旧名横山。唐天宝中改今名。后以名县”。龙阳县以此名。
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北瑞洪镇。《清一统志·饶州府二》: 瑞洪镇 “在余干县西北七十里鄱阳湖滨,为湖南往来要会。有县丞及鄱湖营把总驻此”。在江西省余干县西北部、信江北岸。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仪封乡东北。《论语·八佾》卷3:“仪封人请见。”郑注:“仪,盖卫邑也。封人,官名。”
唐武则天长寿元年(692)置,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不久改为米川州。武周长寿元年(692年)置,治今四川省康定县境内。寻改米川州。
亦作呼拉玛。 在今新疆巴楚县。 《清一统志·叶尔羌》: 呼拉玛 “在叶尔羌城东北六百二十里。乾隆二十四年,副将军富德、参赞大臣舒赫德援将军兆惠,破霍集占于此。提督豆斌死焉”。《清史稿·兆惠传》: “富
秦汉之际楚国都。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二十五里盱眙山麓。《史记· 高祖本纪》: 秦二世二年(前208),项梁“闻陈王定死,因立楚后怀王孙心为楚王,治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