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山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大茅山“在德兴县东南。山最磅礴,千峰万嶂,深林邃谷,为一邑之冠”。
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属怀玉山。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有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峰居首,海拔 1392 米。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林木茂密,主要树种有栲、槠、栎、松、杉等,还有毛竹、油茶林。产中药材。有虎、豹等珍稀动物。有金矿。有落帽瀑布、玉兔峰、读书洞、白云庵等胜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赣东北(后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大茅山“在德兴县东南。山最磅礴,千峰万嶂,深林邃谷,为一邑之冠”。
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属怀玉山。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有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峰居首,海拔 1392 米。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林木茂密,主要树种有栲、槠、栎、松、杉等,还有毛竹、油茶林。产中药材。有虎、豹等珍稀动物。有金矿。有落帽瀑布、玉兔峰、读书洞、白云庵等胜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赣东北(后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
1913年改花马池分州置,属甘肃宁夏道。治所即今宁夏盐池县。因境内有盐池故名。1928年属宁夏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与甘肃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属吴忠市。面积8366平方千米。人口15.8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州。正统九年 (1444) 改设施秉县。
西汉置,属张掖郡。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元和志》卷40删丹县:“按焉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东汉兴平二年(195)改属西郡。北魏改为山丹县。隋大业初复改为删丹县,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后陷于吐蕃。
①即今云南云龙县西之沘江。汉至南朝称类水。《水经·若水注》: 类水 “出巂唐县,……类水西南流,曲折又北流,东至不韦县注兰仓水”。②今越南清化省马江。《水经·温水注》: “自九德通类口,水源从西北远荒
在今甘肃兰州市旧城东里许,黄河南岸。连亘十余楹,为夏日游燕之所。本名水洞,民国初赵惟熙改今名。
即今四川永川市南之临江河。《元和志》 卷33永川县: “东西北三面并枕侯溪水。” 《寰宇记》 卷88永川县: 侯溪 “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 (步)”。《方舆纪要》 卷69永川县: 侯溪 “在县北。《志》
即喀喇乌苏宗。治所在今西藏那曲县。见“那曲县”。
明宣德五年(1430)置,驻苏州府(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万历中移驻句容(今句容县),后复还苏州府。辖南直隶江南诸府及江北安庆一府,相当今江苏的江南、安徽的长江流域地区。清废。
春秋吴邑。在今江苏武进县南湖塘镇西南六里。《越绝书·吴地传》: “毗陵县南城,故奄君地也。” 《清一统志·常州府二》: 淹城,“ 《旧志》: 其城三重,周广十五里,濠堑深阔。今外城多圮,内濠亦堙,惟内
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卷40岚县:大贤河“在县南。《志》云, 源出县南四十里柳峪村,东北流至静乐县之楼烦镇, 入于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