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茅山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大茅山“在德兴县东南。山最磅礴,千峰万嶂,深林邃谷,为一邑之冠”。
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属怀玉山。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有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峰居首,海拔 1392 米。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林木茂密,主要树种有栲、槠、栎、松、杉等,还有毛竹、油茶林。产中药材。有虎、豹等珍稀动物。有金矿。有落帽瀑布、玉兔峰、读书洞、白云庵等胜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赣东北(后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
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大茅山“在德兴县东南。山最磅礴,千峰万嶂,深林邃谷,为一邑之冠”。
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属怀玉山。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构成。有东、南、西、北、中五峰,中峰居首,海拔 1392 米。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林木茂密,主要树种有栲、槠、栎、松、杉等,还有毛竹、油茶林。产中药材。有虎、豹等珍稀动物。有金矿。有落帽瀑布、玉兔峰、读书洞、白云庵等胜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赣东北(后改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
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大塘镇新塘村蛇岭。建于北宋,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现存六层。
①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
1930年改思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据《清一统志·思州府》:岑巩山“在府城西二十里。峰峦层叠,连亘百里”。县因岑巩山为名。按:岑巩,侗语意为大山。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
一作淳人县。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感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属
清宣统元年(1909)置,属长白府。治所在双甸子(今吉林抚松县)。民国《抚松县志》卷1:“以地当松花江上游,故设治后定名曰抚松县。”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34年属安东省,19
西魏改仪隆县置,为隆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北。北周保定四年 (564) 复为仪隆县。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北二十五里榔原山,接黄山市黄山区界。《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梢云山 “在休宁县西二十余里。旧名郎山。天宝中改今名”。
即汉源坡。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之石洞沟。《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元年(930)胡注:“李昊《蜀高祖实录》:北军自白卫岭人头山后过,从小剑路至汉源驿出头倒入剑门,打破关砦。”即此。即“汉源坡”。
古国名。故地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三佛齐”条有吉兰丹,为三佛齐属国。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元史·外国列传》 作吉兰亦䚟。《明史·外国列
即马湖。今四川雷波县东北马湖。《明史·四川土司一》:“马湖, 汉牂牁郡内地也,有龙马湖,因名焉。唐为羁縻州四,总名马湖部。”即“马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