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蒲河镇
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里大蒲河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昌黎县图:东南有大蒲河,有都司、千总驻此。
在河北省昌黎县东部,东濒渤海。面积74.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蒲河,人口 2300。原名蒲泊庄,后以临大蒲河改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属海洋公社。1961年析置大蒲河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改镇。产稻、玉米、小麦。有大蒲河口渔港,产鱼、虾、贝类。有海船修造、纸箱、食品加工厂。已辟为旅游、疗养区。昌黄公路经此。
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里大蒲河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昌黎县图:东南有大蒲河,有都司、千总驻此。
在河北省昌黎县东部,东濒渤海。面积74.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蒲河,人口 2300。原名蒲泊庄,后以临大蒲河改今名。1953年设乡,1958年属海洋公社。1961年析置大蒲河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改镇。产稻、玉米、小麦。有大蒲河口渔港,产鱼、虾、贝类。有海船修造、纸箱、食品加工厂。已辟为旅游、疗养区。昌黄公路经此。
又名插汉脑儿,汉译白海子。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又作库尔查干诺尔)。明《蓟镇边防》:“插汉脑儿即白海子,在宣府大青山后,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此处原有长水海子、苦水海子二处,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
即肃慎。周秦时,生活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乌苏里江及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史记·五本帝纪》:帝舜时,“北山戎、发、息慎、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之功”。又 《周本纪》: “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赂
在今湖北谷城县东。为筑水 (今南河) 注入沔水 (今汉水) 之口。《水经· 沔水注》: 筑水“又东流注入沔,谓之筑口”。《明史·地理志》 谷城县: “又有筑水,经县治东南,注于汉水,曰筑口。”在今湖北
北宋咸平元年(998)置,属原州。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北二十里开边乡。金属彭阳县。元废。
①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叶县西南。《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前517),楚子 “使熊相禖郭巢,季然郭卷”。杜注: “使二大夫为巢、卷筑郭也。卷城在南阳叶县南。” 《续汉书·郡国志》: 叶县 “有卷城”。
在今湖南安乡县东。《方舆纪要》 卷77安乡县 “大鲸湖” 条下: “景港在县东北四十里。上通荆江,下达洞庭湖。一名景源港。” 《清一统志·澧州一》: 景港河 “自荆州府公安县四水口分流,至县界灵石湖南
①西汉前期单于庭,在今内蒙古大青山北。《汉书·匈奴传》:“单于庭直代、云中。”同书《武帝纪》:元封元年(前110)武帝巡边,“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单于台即单于庭所
南朝梁、陈间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唐初改名洊安县。古县名。隋大业时置,治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属熙平郡。唐初为齐州治,至德二年(757年)改为洊安县。
即玄象山。又作倒兽山。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接蓝田县界。《水经·渭水注》: “首山南出倒虎山。” 即此。古山名。又称倒兽山、元象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南。十六国时王嘉隐居于此。《水经注》:首水出倒虎山,
明初置,在今江西临川市城东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守御抚州千户所“在府治东南。洪武初置卫,寻改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