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黑山

大黑山

①在今河北隆化县北一百里。海拔1673米。《清一统志·承德府二》:大黑山“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当张三营西北,周百余里,复嶂悬崖,烟峦蒸郁,遥望黝然,伊逊河自北来流绕其足”。

②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明史·地理志》金州卫:“东有大黑山, 小沙河出焉。”《方舆纪要》卷37金州卫:大黑山在“卫东十五里。绝顶有城,四面悬绝,惟西面一路可通,中有井,昔人避兵处也”。又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5宁海县:大黑山“上有古城,相传为唐太宗驻跸处”。

③一名打虎山,又名大虎山。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南大虎山镇。民国《黑山县志》卷2:大虎山镇“在县城南十八里。清初为大黑山堡”。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为辽沈战役重要战场。

④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8:大黑山在“(吉林)城西南一百里。高三里”。

⑤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昭通府》:大黑山“在恩安县西南四十里。为擦拉河源”。集镇因山为名。

⑥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古尔坤山“其土石黑色,多野兽,饶水草,又产金银矿。蒙古谓黑为喀喇,谓富贵为巴颜,故名巴颜喀喇山”。

⑦指今印度与缅甸交界之那加山脉。一说指缅甸的阿拉干山脉。是古代从中国西南边境通天竺道上的重要山岭。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1:“从那烂陀东行五百驿,皆名东裔,乃至尽穷,有大黑山,计当土蕃南畔,传云是蜀川西南,行可一月余便达斯岭。”《新唐书·地理志》 附“安南通天竺道”作黑山。


(1)山名。(1)又称大赫山、大和尚山、老黑山。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7.5千米。海拔664米,山势崇峻,为市内第一高峰。山中怪石嶙峋,松螺拥翠,景致幽奇,有胜水寺、响水寺、卑奢城等胜迹。胜水寺在东北山腰怪石下,为僧人陈德新、方影山于明洪武初年在旧刹址上重建。有山门、正殿、观音阁等。现存观音阁一楹,前临悬崖。院中有大石一方,光明似镜,能鉴人形。阁后山脚往西为响水寺。有正殿3楹,后依峭壁。殿东山岩下有瑶琴洞,深约37米,清泉自洞中涓涓流出,经院中萦回水道,至墙外泄入山涧,水鸣谷应,如抚瑶琴,故有响水之名。在悬崖陡谷之上,有高句丽时期的卑奢城,山城城墙沿山脊用石块砌成,蜿蜒起伏,扼水陆要冲。隋唐征辽东时,曾征战于此。(2)在吉林省中部,北端伸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境,南端延伸到辽宁省开原市境。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20千米,宽10~15千米,海拔300~400米。为花岗岩低丘。同名主峰在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海拔583米。为吉林省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称大黑山线。矿藏有煤、铁、铜等。土们岭附近有穿山隧道。(2)集镇名。在云南省绿春县西部、坝洒河北侧山麓。大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60。因四周山上原为大森林,故名。1966年在此办橡胶场,渐成居民点。1975年三楞公社(后改称大黑山乡)机关迁此。产稻、玉米、茶叶、橡胶、紫胶等。有橡胶场。晋思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敦煌石室

    旧名莫高窟,俗名千佛洞。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三十里鸣沙山东麓。清光绪庚子 (1900) 王(圆录) 道士在扫除积沙时,发现一石室 (藏经洞),内藏书卷极富,从西凉建初元年 (405) 至北宋至道元年 (

  • 归善县

    南朝陈祯明三年(589)置,属梁化郡。治所在今广东惠州市东北五里。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邑东南百里有归化山,归极向善之义也。”隋开皇中为循州治,大业初为龙川郡治。唐复为循州治。五代南汉乾亨初改

  • 海康县

    隋开皇十年 (590) 置,为合州治。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海康郡,频海之东郊也。” 清嘉庆 《海康县志》 序: “粤东以海名县者四,而此独以康名。康者康也,言近海而迪吉

  • 臧南山

    亦作姑臧南山。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南之祁连山。《方舆纪要》 卷63凉州卫: 臧南山 “在卫西南百二十里。上多积雪,亦名雪山”。

  • 冈噶江

    即狼楚河。今西藏西部象泉河。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冈噶江“源出冈底斯山东南,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山形似蹲象,故名。其山北麓有泉,出汇为池,西北流,有一水自

  • 温州

    ①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新州置,治所在梁宁郡角陵县 (今湖北京山县)。《元和志》 卷21郢州: “后魏废帝二年改为温州,因温水为名也。” 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贞观十七年(6

  • 塌场口

    在今山东鱼台县 (谷亭镇) 北。《方舆纪要》 卷32鱼台县: 塌场口 “旧为运道所经。永乐九年,刑部侍郎金纯浚元人运河故道,引汴水自开封入鱼台塌场口,会汶水经徐、吕二洪入淮。汶水即泗水也。嘉靖九年,黄

  • 文石津

    古黄河津渡。在今河南延津县北胙城东北。《晋书·石勒载记》:“勒出成皋关,围陈留太守王讚于仓垣,为讚所败,即屯文石津。”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古黄河上,为魏晋南北朝时黄河重要津渡。《资治通鉴》:西晋永嘉四年

  • 树敦城

    在今青海共和县东。本吐谷浑旧都。《周书· 史宁传》: 西魏废帝三年 (554),突厥木汗可汗假道凉州袭吐浑,“宁谓木汗曰: ‘树敦、贺真二城,是吐浑巢穴。今若拔其本根,余种自然离散,此上策也。’ 木汗

  • 咸 (鹹) 水场

    元置,属阳江县。在今广东阳西县西南上洋镇南。明万历九年 (1581) 并入双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