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岭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大龙岭在“县西南百里。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接天台县界”。
在吉林省珲春市、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绵延约75千米。山体由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等构成。以低山为主,有大龙峰(1141米)、杜荒子北山(1137米)、贩西山(1024 米)等主要山峰。为珲春河和绥芬河的分水岭。有原始针阔混交林分布。矿藏有金、铜等。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2宁海县;大龙岭在“县西南百里。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接天台县界”。
在吉林省珲春市、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绵延约75千米。山体由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等构成。以低山为主,有大龙峰(1141米)、杜荒子北山(1137米)、贩西山(1024 米)等主要山峰。为珲春河和绥芬河的分水岭。有原始针阔混交林分布。矿藏有金、铜等。
唐垂拱二年(686)改新丰县置,属雍州。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新丰镇。神龙元年(705)复名新丰县。古县名。唐垂拱二年(686年)改新丰县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新丰镇。属雍州。神龙元年(705
唐南诏置,治所在拓东城 (今云南昆明市)。辖境约当今云南东部、东北部及贵州西部地。《资治通鉴》 唐大中十二年 (858) 胡三省注: “南诏于东境置拓东节度,言将开拓东境也。” 治所后改名善阐城。宋大
1932年改宁城设治局置,治所在小城子(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小城子镇)。1940年伪满裁撤,并入喀喇沁中旗和喀喇沁右旗。1946年复置,1948年与喀喇沁中旗合并,设立喀喇沁中旗宁城县联合政府。1949
即今安徽南陵县治。《旧唐书·地理志》南陵县: “旧治赭圻城,长安四年移理青阳城。” 即此。(1)在今河北省馆陶县西马头渡。相传汉冯异追铜马贼于此。(2)即今安徽省南陵县。武周长安四年(704年)移南陵
即今山东平原县东王凤楼镇。1946—1950年初为平北县治。
①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隋书·地理志》:庐江县有三公山。《寰宇记》卷126庐江县:三公山“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山有三峰,相去一里。俗传头皆东靡,似有顾瞻江东宣城郡界。有九子峰,俗云是三公子。天宝六载改
战国秦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张仪、张若建,在今四川成都市区东城。太城之西为少城。晋代,益州治太城,蜀郡治少城。《晋书·李特载记》:“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太城自守。”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东北。《清一统志·琼州府二》: 朗勇城“在崖州 (治今崖城镇) 东北八里。黎人出没之冲。明正德中,知州陈尧恩筑城,募兵防守。今圮”。
在今贵州遵义县西。《清一统志·遵义府》 “遵义底塘铺”条下:又有“白蜡坎铺”等, 皆戍守处。
即今山东陵县北边临镇。北接河北吴桥县境。清属德州,有州判驻此。民国置县佐。在山东省陵县西北部。面积73.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边临镇,人口 1860。相传,原村名桃庄,以盛产桃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