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和城

太和城

①北魏筑,在今河南嵩县南,汝水东南岸。《水经·汝水注》:汝水“东北流径太和城西,又东流径其城北”。《方舆纪要》卷51伊阳县:太和城“在县西南,后魏时筑。其后西魏得其地,置兵为防御之所”。

②唐代“河蛮”所筑、南诏重加修筑,为太和赕治所。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大历十四年(779)为南诏都城。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唐樊绰《蛮书》卷5:“太和城北去阳苴咩城一十五里。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城中有大碑,阁罗凤清平官郑蛮利之文,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南诏德化碑》及部份城垣尚存。


即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太和村。本河蛮所筑。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为南诏王皮逻阁所取。次年,南诏统一六诏,于此建太和城,周十余里,为南诏政治中心。夷语称山坡陀为“和”,太为“大”,意即山坡上的大城。白语名岛熬,岛为“大”,熬为“村”,意即“很大的村子”。至8世纪末异牟寻徙都阳苴咩城。公元766年阁罗凤在城中所立蒙国“大诏碑”(即“南诏德化碑”)至今犹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马兰城

    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南二十里马兰村。《方舆纪要》卷40交城县“下马城”条:“马兰城在县北九十里孔河上,本名马兰村,孔水南流经此,东注于汾。汉、魏、北齐皆尝牧马于此。”在今山西省古交市南。汉魏、北齐时皆放牧

  • 昆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东舞阳县置,属显州。治所在今河南舞钢市东。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东舞阳县置,治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南、泌阳县东北。属淮安郡。大业初废。

  • 西里县

    南齐置,属义安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后废。

  • 阴石县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改荡昌县置,为阴石郡治。治所即今广西容县。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改为奉化县。古县名。南朝梁普通中改荡昌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为阴石郡治。隋初改为奉化县。

  • 金陵县

    唐武德八年 (625) 改归化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南京市。次年改为白下县。古县名。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归化县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属润州。九年改名白下县。

  • 大稻埕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昔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奇武卒社地。清康熙末年汉人入垦,种植水稻。咸丰间在今建成区平阳街附近辟一公用大晒谷场,闽南语称“大稻埕”,后演变为地名。

  • 谷阳镇

    ①北宋置,属商水县。在今河南商水县南。《清一统志·陈州府》:谷阳镇“在商水县南,以在谷之阳为名”。②北宋置,属卫真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中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

  • 灵君山

    即泠君山。在今广东乐昌市东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灵君山“在乐昌县东北四十五里。山下有灵君之神,因名。《旧经》云:山顶有池,周围四十步,深五尺, 内有银名九牛根,与半夏同”。《清一统志·韶州府》:

  • 博阳侯国

    西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东。东汉废。

  • 云凤山

    ①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云凤山在“县(今城关镇)西北四十里,山势回翔有险可恃。元末土人保此曰凤山砦”。②在今四川营山县北一里。《方舆纪要》卷68营山县:云凤山“在县治北,山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