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和殿

太和殿

①亦名金銮殿。在今北京市故宫内。为故宫“三大殿”之一,是外朝的前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太和殿。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寿,每岁元旦、冬至等重大典礼及出兵征讨仪式皆在此殿举行。建筑宏伟壮观,为全国最大木构殿宇。

②北魏平城宫殿。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魏书·高祖纪》:太和元年(477)春正月,“起太和、安昌二殿”。同年秋七月,“太和、安昌二殿成”。此后文明太后冯氏临朝称制, 居太和殿。太和十四年九月,冯太后崩于该殿。《水经·㶟水注》:太极殿“东堂东接太和殿,殿之东阶下有一碑,太和中立,石是洛阳八风谷之缁石也。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


俗称金銮殿。在北京市东城区故宫的中心部位。故宫三大殿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奉天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称今名。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建在高8.13米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围绕石栏,有云龙云凤望柱 1488 根,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大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高35.05米,宽约63米。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节日庆典和出兵征讨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殿中的金漆雕龙宝座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红墙黄瓦,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全国最大的木结构殿宇。

太 和 殿


猜你喜欢

  • 夹谷山

    亦名夹山。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寰宇记》卷22谓《左传》所载“公会齐侯于夹谷”,即此。《清一统志·海州》:夹谷山“在赣榆县西四十里……《旧志》:有数峰环列,当面一峰尤峻,深谷夹其中,委蛇横亘,谷之北,

  • 衍州

    ①唐末置,治所在定平县 (今甘肃宁县南六十里政平乡)。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废。②辽置,治所在宜丰县 (今辽宁辽阳市东南安平街道办事处)。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市东南、鞍山市以东一带。金皇统三年 (

  • 平江

    在江西省南部。贡水支流。又称平固江,因流域内兴国县在汉代时属平固县地。源于兴国县东北宝华山西麓,向西南流至埠头转向南流,于赣县江口入贡水。长132千米,流域面积 2909 平方千米。河流含沙量高。建有

  • 半月滩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半月礁。1935年命名为半月滩。1947年改为半月暗沙。

  • 太谷

    在今山西太谷县西。《水经·汾水注》:“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径太谷,谓之太谷水。”《方舆纪要》卷40太谷县:太谷“在县南十三里, 即咸阳谷也。秦筑城于谷口, 以置戍军,谷亦因城以名”。

  • 梅尧臣墓

    在今安徽宣州市南郊双羊山麓。梅尧臣(1002—1060) 字圣俞。宣城 (今宣州市) 人。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嘉庆五年 (1060) 卒于京师汴京 (今河南开封),次年归葬于此。有墓碑、墓

  • 三平寺

    在今福建平和县东三十六里文峰乡九层岩峡谷中。唐咸通七年(866)僧义中创建。清末重建。分前后两组,前组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后组有祖殿、塔殿、斋堂等。塔殿内有明李宓书《重刻唐王讽漳州三平大师碑》等

  • 春谷 (穀) 岭

    又名覆釜山。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北二十五里寨山。《太平御览》 卷756引 《晋中兴书》云: “成帝咸和元年,宣城春谷山崩,得古鼎,重三百斤,容可三斛余”,即此。

  • 鸣蝉堡

    在今甘肃秦安县北。《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将没奕于遣使结好,……请讨鲜卑大兜国,乾归乃与没奕于攻大兜于安阳城,大兜退固鸣蝉堡,乾阳攻陷之”。即此。确址不详。疑在今甘

  • 三绛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巂郡。治所在今云南元谋县北八十二里,金沙江北姜驿。东汉改三缝县。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云南省元谋县北。属越嶲郡。东汉改名三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