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太武山。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山川》:太武山“在漳浦县东北。蔡如松《十辩》云,去州二百八十里,东邻大海。世传越王建德尝避兵于此。按《史记》:越王勾践至无疆七世,未有名建德者,惟西汉元鼎五年南粤相吕嘉反,立术阳侯建德为王,城守番禺,后人误指为越王云”。
又称太姥山。在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北濒厦门港,与厦门市五姥峰隔海对峙。海拔562米。宋代在山顶建石塔(延寿塔)作为航海航标,后毁。宋以后留下诗词石刻甚多。山中有栖云楼、石钟楼、石眼泉、龙潭、弥陀石等胜景。
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太武山。明《寰宇通志》卷47漳州府《山川》:太武山“在漳浦县东北。蔡如松《十辩》云,去州二百八十里,东邻大海。世传越王建德尝避兵于此。按《史记》:越王勾践至无疆七世,未有名建德者,惟西汉元鼎五年南粤相吕嘉反,立术阳侯建德为王,城守番禺,后人误指为越王云”。
又称太姥山。在福建省龙海市东南,北濒厦门港,与厦门市五姥峰隔海对峙。海拔562米。宋代在山顶建石塔(延寿塔)作为航海航标,后毁。宋以后留下诗词石刻甚多。山中有栖云楼、石钟楼、石眼泉、龙潭、弥陀石等胜景。
南朝梁置,为梁安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息县东北。隋大业初废。
在今陕西紫阳县西南毛坝镇。《清一统志·兴安府二》:毛坝关“在紫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任河旁,与汉中府西乡及四川太平厅接界。今设主簿驻此”。
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下溪州为会溪城。故址即今湖南古丈县东北会溪坪。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筑,为下溪州州城,治今湖南省古丈县东北。元废。
唐置,属庆州都督府。寄在庆州界(今甘肃庆阳县境)。后改名宜定州都督府。
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隔河与大沽相对。海道入京津者,皆由此登陆。清光绪 《天津府志》 卷23营田图: 天津县东南有塘沽。
在今广西武宣县西南六十里通挽镇。明置县郭镇巡司。清作县廓镇巡司。
唐武德四年 (621) 析剡县置,为嵊州治。治所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十五里。八年 (625)废。
明成化四年(1468)置,属泸州卫。在今四川纳溪县南。《方舆纪要》卷72泸州卫“江门堡”条内:“三层堡在卫西北百六十里。……分拨卫兵戍守。”后废。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乌拉河下游西侧巴拉富山。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锡伯山在“三姓界,距吉林城东北一千七百里”。
亦作白崖寨。南宋置,属嘉州犍为县。在今四川沐川县东南健全乡双河村。《宋史·杨泰之传》:南宋宁宗时,“白厓砦将王壎引蛮寇利店”。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