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太白山

太白山

①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魏书·勿吉国传》:“国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有虎豹罴狼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径山者,皆以物盛。”《新唐书·黑水靺鞨传》:“其著者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与高丽接,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

②即今浙江鄞县东南与宁波市北仑区界上之太白山。《隋书·地理志》:会稽郡句章县“有太白山”。《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太白山“在鄞县东。其峰视四明诸山为最高,其上有龙池,云气蓊勃,生于水而不绝”。

③在今浙江嵊县西。《明史·地理志》嵊县:“西有太白山。”《舆地纪胜》、《方舆纪要》作“大白山”。

④俗称卧牛山。即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五十里水牛山。《清一统志·兖州府二》:太白山“在汶上县东五十里。《县志》:相传唐李白尝至其上, 因名。俗呼为牛山。其旁为云尾山。二山出云相接则雨”。

⑤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明史·地理志》:淅川县:“东南有太白山。”《清一统志·南阳府》:太白山“峰峦高峻,下临丹水”。此山以似关中之太白而名。

⑥即陕西秦岭(南山)主峰,在今太白县东南。海拔3767米。峰险峭陡,常年积雪。山中有从关中通往四川的古栈道。《水经·渭水注》: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唐李白《蜀道难》:“两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岭。”

⑦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太白梁。《方舆纪要》卷57庆阳府安化县“景山”条下:“又太白山在府北百五十里,黑水河发源于此。”


(1)古山名。(1)俗称牛山。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东。相传唐诗人李白尝至山上,因名。(2)在今河南省淅川县南。峰峦高峻,下临丹河。明以前为顺阳、淅川二县分界处。(3)即“白山”。(4)在今甘肃省文县南。山谷长年有霜雪,春夏不消,因此得名太白山。 (2)今山名。在陕西省眉县南部与太白、周至二县交界处。古称太乙山、太一山,魏晋始称今名。《水经注·渭水》:“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浩然。”故名。唐天宝八载(749年)开清水谷路,复置华阳县(今洋县北),“因凿太白山得玉册,更名真符县”(《新唐书·地理志》)。为秦岭主峰。最高点拔仙台(八仙台)海拔3767米,是陕西第一高峰。花岗岩山体,北坡断层陷落,最为陡峻。以峰顶为中心,发育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南北二坡太爷海等冰川湖成串分布。植被垂直分带显著,动植物和矿藏资源丰富。有红杉、连香等珍贵树种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和国内科学考察重要基地,辟有国家森林公园。


猜你喜欢

  • 金坑寨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北金坑乡。《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上犹县: 金坑寨 “在县西百六十里。正德三年置,有小城,为戍守之所”。

  • 浪白澳

    在今广东珠海市西南三灶岛之西。《方舆纪要》 卷101香山县 “井澳” 条内: “ 《志》 云,县有浪白澳,为海道戍守处。”

  • 长溪县

    唐武德六年(623)置,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同年并入连江县。长安二年(702)复置,徙治今霞浦县,仍隶泉州。宋属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为福宁州。《资治通鉴》:五代晋齐王开运元

  • 境山

    在今江苏铜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 “境山在州北四十里。相传徐之封境,尽于此山,因名。”

  • 蚊港

    又称魍港。即北港。在今台湾云林县西南北港溪下游北港镇 一带。即今台湾省云林县台西乡蚊港村,为新虎尾溪入口处。清代曾是台湾西海岸重要港口之一,后因河口淤塞,港东积有沙丘,遂废。

  • 安夷军

    唐贞元七年(791)置,治所在资州(今四川资中市)。后徙内江县北(今内江市西北)。《舆地纪胜》卷157资州:安夷军“韦皋于资州建安夷军,以维制诸蛮。在内江上流二十里太平坝,今名安汉坝”。后废。

  • 锡岩

    又名锡岩仙洞。在今湖南衡东县东三十五里鱼形乡锡岩村金觉峰东麓。清光绪 《衡山县志》:“唐时锡封金觉,故山名金觉,岩名锡岩。” 石壁上镌有晋人谢灵运、明成化年间衡山知县鲍德等诗词。

  • 万年顿

    在今山西太谷县西北十里。《方舆纪要》卷40太谷县:万年顿“本名龙泉顿,唐开元十年幸太原,道经此,改曰万年”。

  • 庐陵王城

    在今湖北房县城南。《方舆纪要》卷79房县“永清城”条下:“《志》云,县南城外有庐陵王城。唐中宗废为庐陵王,迁房州时居此,因名。”

  • 清水沟

    ①在今贵州长顺县南代化镇。《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 清水沟在 “ (大华长官) 司西一里。相近又有龙塘”。②在今甘肃合水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57合水县: 清水沟 “在县治(今老城镇)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