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鲁水
亦作他漏河、太岳鲁水。即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源出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大兴安岭,东南至吉林镇赉县东南入嫩江。唐贞观初以奚族度稽部为太鲁州,即在此河流域。
古水名。又作太沵河、他鲁河、太岳鲁水、他漏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境内嫩江支流洮儿河。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奚族度稽部为羁縻太鲁州,即在此水流域。
亦作他漏河、太岳鲁水。即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吉林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源出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大兴安岭,东南至吉林镇赉县东南入嫩江。唐贞观初以奚族度稽部为太鲁州,即在此河流域。
古水名。又作太沵河、他鲁河、太岳鲁水、他漏河。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境内嫩江支流洮儿河。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奚族度稽部为羁縻太鲁州,即在此水流域。
清置,属归化厅。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百十里。旧有千总驻防。
西魏改北阴平郡置,属龙州。治所在龙安县(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小溪坝镇北)。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地。北周改为静龙郡。
①秦灭蜀国置蜀郡,西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本一蜀国,称为三蜀。辖地相当今四川中部,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云南金沙江下游以东,会泽以北地区。西晋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刘
清乾隆十七年(1752)改杂谷安抚司置,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二十五年(1760)升为直隶厅。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马尔康等县地。嘉庆六年(1801)改为理番厅。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
即长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缘以大江,限以巫山。”东汉王充《论衡·书虚篇》:“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大江浩洋曲江有涛,竟以隘狭也。”《水经·江水》:“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皆此。即“江
又名桐牢。春秋郑邑。在今河南封丘县北。《春秋》:成公五年(前586)十二月,公会晋侯、齐侯等诸侯“同盟于虫牢”。杜注:“郑地。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北。《春秋》成公五
亦作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西辽属地。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千山南麓。元耶律楚材《西游录》:“既出阴山,有阿里马城。西人目林擒曰阿里马,附郭皆林擒园囿,由此名焉。”即此。后为察合台汗国都城。相传在16世纪初
①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八十里后亭。东、西、南三面皆阻海,南日岛对峙其南,形势险要,昔番舶多由此出入。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巡司于此。清初废。②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青山。明嘉靖 《惠安县志》卷2:
明洪武八年 (1375) 置,属福建行都司。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东。清康熙十八年 (1661)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治今福建省建瓯市城区东。属福建行都司。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21郁林州: 绿秀岭 “在博白县。林泉松竹,青葱秀绝,因名”。《方舆纪要》 卷108博白县: 绿秀岭“嵯峨盘亘,林木青葱,广三百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