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为硖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夷陵郡,治所在夷陵县(今宜昌市)。乾元元年(758)复为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宜都、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名峡州。天宝初复名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硖州置,治所在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枝城、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为硖州。天宝元年(742)复为夷陵郡,治所在夷陵县(今宜昌市)。乾元元年(758)复为硖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宜都、远安等市县地。唐初改名峡州。天宝初复名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
在今四川云阳县西巴阳溪注入长江处之巴阳村。镇以巴阳溪而名。明嘉靖《云阳县志》卷5:有巴阳公馆、巴阳水驿、巴阳河,均在县西五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巴阳驿“在云阳县西六十里”。一说在今县东龙洞乡东
蒙古至元三年(1266)以平地袅置,属大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明洪武中废。古县名。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于平地袅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北三号地乡苏
亦名察汉俄博营。即今青海祁连县东南俄堡乡。民国 《大通县志》 第一部: 俄博营 “去县城西北三百二十里。由扁都口径入内地,为永安城西第一关键”。
①在今湖北枝城市北。《水经·江水注》:夷道县“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 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衍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 山木枯悴,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
一作古囊宗、古如囊木杰宗、古如朗木杰谿。即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古浪”。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新寮岛。《清一统志·雷州府》 “北门港” 条内: “锦囊所城港外有新芎岛。”
①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二十五里。《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元年(948),蜀将安思谦“败汉兵于玉女潭”。即此。②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南。《清一统志·凤翔府一》:玉女潭在“鱼塘峡内,其水自永安宫前流入此潭,从半
即天回镇。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三十里天回镇。
北宋置,属安远县。在今广西钦州市西北茅岭江西岸。《宋史·交趾传》:大中祥符二年(1009),“广南西路言,钦州蛮人劫海口蜑户,如洪砦主李文著以轻兵袭逐,中流矢死”。
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五里。《元和志》卷39襄武县:“六泉水在县东北原上。泉源有六,因以为名。”《晋书·乞伏国仁载记》:东晋太元十二年(387),“国仁率骑三万袭鲜卑大人密贵、裕苟、提伦等三部于六泉”。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