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夺
又作紫陀。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子夺”。
又作紫陀。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2作“子夺”。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常熟县置,属平江路。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常熟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常熟县置,治今江苏省常熟市。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
古国名。西周缪王以赵城封造父,故址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西南。赵氏之后,世为晋大夫。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赵烈侯 (即赵籍) 与韩、魏瓜分晋国,列为诸侯,建都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前3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罗共赕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南二十五里衙门村。彝语 “蒗稽” 为叶可食用的灌木,彝族常用以和荞粑吃,因当地盛产蒗稽面得名。明洪武十五年(1382) 属北
1945年8月解放后由延吉县析置,属延吉县。治所即今吉林延吉市。1946—1948年春吉辽省、吉林省政府曾驻此。1953年延吉市升为县级市。在吉林省东部、布尔哈通河沿岸。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代管,为州驻地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大蹊岭在“县西六十里。景泰以前,驿路经此,甃石为道”。
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升呼兰厅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呼兰城 (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呼兰、巴彦、兰西、木兰等县地。1913年降为呼兰县。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呼兰厅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为汶山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三里。地节三年(前67)属蜀郡,为北部都尉治。东汉改为汶江道。古县名。东汉建安末改汶江道置,治今四川省茂县北。属汶山郡。西晋改为汶山县。
明置,治所在今贵州丹寨县东北二十里夭坝司。清康熙五十年(1711)废。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1)在河北省威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2涞水县: 紫凉山 “高百余丈。其并峙者曰龙宫山,中有石洞,又有石井、泉流,潜相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