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镬山
亦作安获山。在今越南中部清化西北。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安镬山“出碑砚石。《旧志》载:豫章太守范宁遣使往九真采石磬,为学中用”。《方舆纪要》卷112清化府:安镬山“在府东南东山县。产美石。晋豫章太守范宁尝遣吏于此,采石为磬”。
亦作安获山。在今越南中部清化西北。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安镬山“出碑砚石。《旧志》载:豫章太守范宁遣使往九真采石磬,为学中用”。《方舆纪要》卷112清化府:安镬山“在府东南东山县。产美石。晋豫章太守范宁尝遣吏于此,采石为磬”。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里花桥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昆山县东南有“花桥镇”。其西南赵家桥上有1862年刻“太平天国”四字。
在今湖南茶陵县城内。明洪武初置,清康熙二十七年 (1688) 裁。
又称马头江、马渎江、马尾港。即今福建闽江下游,为福州之外港。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之役发生于此。
在今北京市海淀东北。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卷4:青龙桥“其北斜界百望山,是山丛丛磈,背而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曰百望”。清初改名望儿山。
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在今陕西定边县南。清康熙《延绥镇志》卷1:石涝池堡“宋盐池地,水卤不可饮。东有石涝池,人赖汲饮,故名。……今裁,并入定边营”。
①即大峨眉、中峨眉、小峨眉山的合称。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小峨山“此山与中峨、峨眉相连,故峨眉亦名大峨,是为三峨”。《方舆纪要》卷72峨眉县:三峨山,“《志》云:大峨山在县
①三国吴分永宁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瑞安市。太平二年 (257) 属临海郡。宝鼎三年 (268) 改为安阳县。②南齐析博罗县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北。南朝梁、陈间废。唐初复置,属循州
即亦八里城。在今新疆伊宁市附近。《明史·西域传》:别失八里,“(永乐)十六年,贡使速哥言其王为从弟歪思所弑,而自立,徙其部落西去,更国号曰亦力把里”。即“亦剌八里”。
①西汉置,属郁林郡。治所即今广西横县。南朝宋属宁浦郡。南齐为宁浦郡治。梁、陈时废。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析科尔沁右翼后旗地置,属洮南府。治所在解家窝堡(今吉林大安市西南新平安镇)。民国徐曦《东三
即东阳江。兰江支流。在今浙江金华市南。《水经·渐江水注》:吴宁溪水“出吴宁县,下径乌伤县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