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渠山
一名大青山。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后汉书·吴汉传》 李贤注: “宕渠,山名,因以名县。”《寰宇记》 卷138渠州: “宕渠山一名大青山,在县东五十八里。《蜀都赋》: 外负铜梁于宕渠。” 《舆地纪胜》 卷162渠州: 宕渠山,“ 《图经》: 在州东五十里。其山东西两门,延连相接,山涧长狭,有似沟渠”。
一名大青山。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后汉书·吴汉传》 李贤注: “宕渠,山名,因以名县。”《寰宇记》 卷138渠州: “宕渠山一名大青山,在县东五十八里。《蜀都赋》: 外负铜梁于宕渠。” 《舆地纪胜》 卷162渠州: 宕渠山,“ 《图经》: 在州东五十里。其山东西两门,延连相接,山涧长狭,有似沟渠”。
在今河北巨鹿县南贾庄附近。《明史·卢象昇传》: 崇祯十一年 (1638),“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激战败死。在今河北省巨鹿县南贾庄附近。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卢象升于此遭遇清兵,军败战死。
清置,属榆次县。在今山西榆次市东八里源涡村。清时商业繁盛。古镇名。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清为大聚落,是商旅止宿之地。
在今广西灵川县北。《方舆纪要》 卷107灵川县: 金瓶山 “在县西十五里。其西峰连环崒嵂,状类金瓶”。
亦作崿坂关、鄂坂关。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为洛阳东南门户。《资治通鉴》: 西晋永宁元年 (301),赵王伦遣 “征虏将军张泓、左将军蔡璜、前将军闾和帅兵九千自崿阪关出”,以拒齐王冏。又作崿坂关。在
北宋绍圣四年(1097)筑,属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古城址。《宋史·章楶传》:绍圣四年(1097),“帅四路师出胡芦河川,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之阴。二旬有二日成,赐名平夏城、灵平砦”。
一名兴洛仓。隋大业二年 (606) 筑,故址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可容粮食八千石。十三年 (617) 瓦岗军攻克此仓,并增筑洛口城,周围四十里。又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21黄平州: “苗里水在废重安司西南。出苗里寨,下流入镇阳江。”
又称江通滩。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开山屯镇北船口村附近图们江岸。对江为朝鲜境。民国魏声龢《鸡林旧闻录》:“图们江自茂山以下,江滩延亘,以光霁峪前一片之滩地略大,华人名为假江,亦曰江通,横里许,纵约数里。本连
宋大理置,属善阐府。在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西北部塘子口。蒙古宪宗七年(1257)改阳城堡万户,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晋宁州。大理后期于阳城堡置,治今云南省晋宁县东北晋城。蒙古宪宗七年(1
1942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齐河、禹城二县析置,治齐河城(今山东齐河县南齐河旧址)。取二县首字为名。1950年5月撤销,并入齐河、禹城二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2年由齐河、禹城两县析置。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