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善司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放自治县南永丰乡司城街。明永乐初连山县尝徙治于此。明万历十一年(1583) 置巡司,清以后废。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放自治县南永丰乡司城街。明永乐初连山县尝徙治于此。明万历十一年(1583) 置巡司,清以后废。
即东木根山。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后)燕范阳王德、赵王麟击贺讷,追奔至勿根山,讷穷迫请降”,即此。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北。《读史方舆纪要》谓即东
一名紫金山。在今山西沁县西南四十里。《魏书·献文六王传》: “后幸代都,次于上党之铜鞮山。”即此。县西三十里尧山,唐亦曾改名铜鞮山。又称紫金山。在山西省沁县西南。即晋代铜鞮邑所在地。北魏彭城王勰从孝文
北魏时建,在今河南临汝县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代扩建为白云寺。俗称风穴寺。北魏时建,在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中。本名香积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改名为白云寺。
即绥江。今福建建宁县南宁溪。《明史·地理志》 邵武府建宁县:“南有绥江,源出金铙山,一名濉江,亦名宁溪,至绥城口,合蓝溪流入泰宁县界”,为泰宁溪。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缺门山。《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与史思明战,自相州溃还至河阳,“将谋城守,师人相惊,又奔缺门”,即此。在今河南省新安县西。《资治通鉴》:唐乾元二年(759
本台湾土著番社,傍大肚溪入海口。即今台湾台中县西南大肚乡。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南大肚乡。本土著番社,傍大肚溪入海口。
北周置,属洺州。治所在南和县 (今河北南和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南和县(今属河北)。属洺州。辖境相当今河北南和县一带。隋开皇初省。
即医巫闾山。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与义县间之医巫闾山。《明史·地理志》 广宁卫:“西有医无闾山。”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加里曼丹岛东北的塞布库岛。一说以为在今菲律宾棉兰老岛的三宝颜。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东南海上诸杂国”条:“东南海上有沙华公国,其人多出大海劫夺,得人,缚而卖之阇婆。”又见于
清雍正五年 (1727) 设,在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