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宜城县

宜城县

①西汉惠帝三年 (前192) 改鄢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东汉改为宜城侯国。三国魏复为宜城县,属襄阳郡。西晋初为襄阳郡治。后仍属襄阳郡。南朝宋初废。

②唐天宝七年 (748) 改率道县置,属襄阳郡。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乾元元年 (758) 属襄州。北宋宣和元年 (1119) 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属襄阳府。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44年改为自忠县。1949年复改宜城县。1994年改为宜城市。


古旧县名。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改鄢县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属南郡。东汉建安中改属襄阳郡。南朝宋废。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率道县复置,即今市。属襄州。北宋末属襄阳府,元属襄阳路,明、清属襄阳府。1994年撤销,改设宜城市。


猜你喜欢

  • 养龙坑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息烽县北养龙司乡。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养龙坑宿征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息烽县北养龙站。属贵州宣慰使司。清

  • 省溪坝场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江口县北六里省溪司。明洪武初改为省溪长官司。元置,治所在今贵州省江口县北。明洪武初改为省溪长官司。

  • 皮氏

    战国魏邑,在今山西河津市西二里。《史记·秦本纪》:惠文君九年(前329),“渡河,取汾阴、皮氏”。《正义》引《括地志》:“皮氏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八十步,即古皮氏城也。”秦置皮氏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即

  • 常安原

    在今山西蒲县西南。《元和志》 卷12蒲县: 常安原 “在县西南四十里。东西广四十里,南北长二十里”。

  • 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

    又称南梁政府旧址。在今甘肃华池县 (柔远镇) 东六十六里四合台村寨子湾。旧址分三部分: 一在东崾岘,一在寨子湾,一在上崾岘。成犄角之势。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又称南梁政

  • 高前山

    在今河南内乡县西南十里。《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十一经》: “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 《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高前山 “顶有池,甚清冷。亦名天池山”。又称天池山。在河南省内乡县

  • 宝兴镇

    即佛山镇。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佛山县有宝兴镇。在重庆市大足县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宝兴场,人口600。清光绪年间建场,以两侧有山似元宝,

  • 小梅岭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庆元县接界处。《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杨梅岭”条:“大柏岭在县南七十里,旁有小梅岭,皆接庆元县界。”

  • 十二回山

    在今河南沁阳市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49怀庆府河内县:十二回山“山麓旋绕,凡十二回”。

  • 揭职国

    在今阿富汗西北。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卷1: 揭职国 “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四五里。……东南入大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