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义郡
北魏孝昌中置,为襄州治。治所在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为北南阳郡。
北魏孝昌中置,治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名北南阳郡。西魏废。
北魏孝昌中置,为襄州治。治所在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为北南阳郡。
北魏孝昌中置,治北平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后改名北南阳郡。西魏废。
即今山东烟台市西南高疃镇。旧属福山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福山县西南有高疃。民国 《福山县志稿》 卷1 《镇集》: 高疃集 “在县 (治今福山镇) 西南三十五里”。
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宝元进士,后任宰相等职。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清一统志·解州》:司马光墓“在夏县西北三
在今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唐贞元十五年 (799) 始建,原名无垢净光塔。唐末毁。五代闽永隆三年 (941) 闽王王延曦在遗址上重建,改今名。俗称乌塔。现存塔为七层,八角形,高35米。用花岗石砌造。
即邲。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吕氏春秋·至忠篇》:“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孙蜀丞《左宦漫录》两棠考:“两棠,即邲地也。”
唐建。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峪口南六里。为佛教律宗祖师道宣的道场。今院内正殿仍存。
隋开皇末改曲细县置,属巴州。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南长池场。大业初属清化县。唐武德初属集州。贞观六年(632)废。古县名。隋开皇末改曲细县置,治今四川省南江县西南长池。属清化郡。唐贞观六年(632年)废
即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沙河。《水经·濡水注》:“沮水又西南小沮水注之,水发冷溪,世谓之冷池。又南得温泉口,……小沮水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
1912年合山阴、会稽二县置,1914年后属浙江会稽道。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属绍兴市。面积 1492 平方千米。人口70.2万。辖25镇。县人民政府驻
唐置,属会州。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开元三年 (715) 废为守捉。北宋元符元年 (1098) 改置新泉砦。唐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黄河南岸,属河西节度使。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改新
在今陕西凤县东北。《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二年 (955),王景伐蜀,“遣裨将张建雄将兵二千抵黄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