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务山
一名虚无山。 又名巏山。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 《隋书·地理志》: 柏乡县 “有山”。 《寰宇记》 卷59尧山县: 宣务山 “一名虚无山。在县西北四里,高一千五百五十丈。《城冢记》 云: 尧登此山,东瞻洪水,务访贤人”。《清一统志 ·顺德府一》: 宣务山,“ 《旧志》: 在经县北十二里,即尧山之东麓也。 亦名巏巏山。 ……柏人城西门内碑是汉桓帝时立, 铭云: ‘上有巏山, 王乔所仙’。 ……魏收为 《赵州庄严寺碑铭》 曰: “权务之精’,即用此。”
一名虚无山。 又名巏山。 在今河北隆尧县西。 《隋书·地理志》: 柏乡县 “有山”。 《寰宇记》 卷59尧山县: 宣务山 “一名虚无山。在县西北四里,高一千五百五十丈。《城冢记》 云: 尧登此山,东瞻洪水,务访贤人”。《清一统志 ·顺德府一》: 宣务山,“ 《旧志》: 在经县北十二里,即尧山之东麓也。 亦名巏巏山。 ……柏人城西门内碑是汉桓帝时立, 铭云: ‘上有巏山, 王乔所仙’。 ……魏收为 《赵州庄严寺碑铭》 曰: “权务之精’,即用此。”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同德县西南黄河以东一带。《清史稿·地理志》 南左翼中旗: “牧地西滨黄河。有恰克图河,东南来流入之。东至巴哈图尔根,南至阿尔坦果尔,西至伊克图尔根,北
金置,属交河县。在今河北沧县西。《方舆纪要》 卷13交河县: 景城南镇在 “县东北六十里。即故景城县地,金置镇于此”。
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元和志》卷17蒲台县:“海,在县东一百四十里。海畔有一沙阜,高一丈,周回二里,俗人呼为斗口淀,是济水入海之处,海潮与济相触,故名。今淀上有甘井可食,海潮虽大,淀终不没,百姓于其下
1913年改茂州置,属四川西川道。治所即今四川茂县。以茂州为名。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治威州镇 (今汶川县)。1963年迁驻凤仪镇 (今茂县)。1987年复改茂县。在四川
北周保定四年(564)改梁绳州置,治所在广阳县(今四川茂汶县西北)。《寰宇记》卷78茂州:汶州“取汶水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北川、汶川诸县。隋开皇五年(585)改为蜀州。北周保定四年(564年)
1937年伪满由铁岭县析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铁岭市。1945年抗战胜利后废。在辽宁省北部、辽河中游。面积1.28万平方千米(市辖区625.4平方千米)。人口299.4万(市辖区43.4万)。辖银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升颍州置,属河南省。治所在阜阳县 (今安徽阜阳市)。辖境相当今安徽涡阳、蒙城、霍邱等县以西地区。1912年废。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置,治今安徽省阜阳市。辖境相当
①北宋大观三年(1109)置,属纯州。治所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一百里。宣和三年(1121)降为安溪砦。②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清溪县为安溪县,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安溪县。明《八闽通志》卷2《地理·郡
西晋太康十年(289)改蜀郡置,治所在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以蜀郡、广汉、犍为、汶山十万户为王国。”后复为蜀郡。西晋太康十年(289年)以蜀郡改置,治成都县(今四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