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宣城县

宣城县

①西汉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南陵县东三十里青弋江西岸弋江镇,隔江接宣州市界。东汉省。汉末复置。《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建安初,“ (孙) 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又 《蒋钦传》: “初,钦屯宣城,尝讨豫章贼。” 皆指此。西晋属宣城郡。隋开皇九年 (589)废。

②隋开皇九年 (589) 改宛陵县置,为宣州治。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以旧郡为名。南宋为宁国府治。元为宁国路治。明为宁国府治。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1987年改设宣州市。


(1)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安徽省南陵县东弋江镇。属丹阳郡。东汉废。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隋废。(2)古旧县名。隋大业初改宛陵县置,治今安徽省宣城市区。为宣州治。南宋为宁国府治。元为宁国路治。明、清为宁国府治。1949年析宣城县城设宣城市,1950年仍并入宣城县。1987年撤销,改设宣州市。


猜你喜欢

  • 南坑镇

    即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坑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 15: 萍乡县有南坑。民国 《昭萍志略》 卷1: 南坑市在县南,“距城三十里”。(1)在福建省南靖县南部、船场溪两侧。面积168平方千米。

  • 小沔溪镇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渠江东岸小沔镇。民国《合川县志》卷2:小沔溪水“至小沔溪场,场故为华银山以下内外山煤贩售货处, 日有煤船十数停泊,今稍衰矣。溪水沿场西横过入渠江”。

  • 悉补野

    西藏古代族部名。即窣勃野、宝髻、不夜、弗夜,亦作勃悉野、勃窣野。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包括乃东、穷结等县境。唐杜佑 《通典·边防》: “ (吐蕃) 始祖赞普, 自言天神所生,号 “鹘堤悉补野”

  • 旧龙池镇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北天池镇。

  • 青索鼻

    即今云南邓川县。明永乐八年 (1410) 置土巡检司于此。

  • 梁化县

    ①南朝梁置,为梁化郡治。治所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纯化县。②南朝梁武帝时分曲江县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为乐昌

  • 大面铺

    即今四川成都市东南大面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华阳县:大面铺“在县东二十里”。为成都东出大道。

  • 张良山

    在今湖北京山县北。《寰宇记》卷144京山县:张良山“在县北十里。山有张良走马路。至今不生草木”。《方舆纪要》卷77京山县:张良山在“县北八里。峰峦高峻,草木秀美。峭壁间有一横径,多马迹,俗传子房曾息兵

  • 麦大力庙

    即美岱召。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清康熙间范昭逵《从西纪略》三:“十六日卯刻起营,已刻至麦大力庙。”

  • 茨河镇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