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指山
在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小五指山“在陵水县西一百里生黎峒中,与崖州接界。脉自五指山至此挺立数峰,黎人环居其下。《旧志》,下有温郎、岭脚二峒,明嘉靖中征黎,尝分奇兵出此”。
在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小五指山“在陵水县西一百里生黎峒中,与崖州接界。脉自五指山至此挺立数峰,黎人环居其下。《旧志》,下有温郎、岭脚二峒,明嘉靖中征黎,尝分奇兵出此”。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门外。明正德 《颍州志》 卷2: 颍州驿“旧驿在三里湾,洪武中河水沦决徙今所”。
①在今陕西延安市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57延安府肤施县: 延利渠 “在府城南。旧时灌注城市,复穿城而出,溢为柳湖,入于延水”。宋范仲淹《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诗: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
即白盐池、黑盐池,分别在今宁夏盐池县北和陕西定边县西北。《资治通鉴》: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拓跋嗣泰常五年,420),“魏主如翳犊山,遂至冯滷池”,即此。
唐天宝元年(742)改相州置,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鹤壁、汤阴、林州、内黄、河北临漳、成安、磁县等市县地。乾元元年(758)复为相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相州置,治安阳
三国吴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德寿县西。西晋太康二年(281)改为阳遂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越南河静省德寿西。属九德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名阳遂县。
旧址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 烟浦埭在 “府东南二十里。《志》 云,堰水曰埭。埭九十有四,烟浦最大。上承九十九溪之水,广袤五、六里,襟带南乡之境。出溜石六斗门入于晋江。宋时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南五十余里三河乡。《方舆纪要》卷90严州府:三河潭“在府(治今梅城镇)东南四十里,潭水逆流而入于东阳江,江水从两傍顺流回合焉,故曰三河”。
亦作清溪关。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甘洛县西北交界处桦槁林山一带。《新唐书·李德裕传》: 太和间,“筑杖义城,以制大度,青溪关之阻”。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改石甸长官司置,属永昌府。治所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方舆纪要》 卷118: “元至元十一年置石甸长官司,后讹今名。” 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为晋康废县。明属罗定州,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