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冀镇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三十二里小冀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南有小冀镇。1949年至1960年新乡县治此。
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37.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冀,人口2万。唐代冀姓三兄弟在此开设银器铺,因不和,大冀北迁,老二西迁,小冀留此,故名。民国时称小冀镇,1955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同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磷肥、锅炉、造纸设备、五金工具、玻璃钢、耐火材料等厂。京广铁路、107国道经此。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三十二里小冀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南有小冀镇。1949年至1960年新乡县治此。
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37.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冀,人口2万。唐代冀姓三兄弟在此开设银器铺,因不和,大冀北迁,老二西迁,小冀留此,故名。民国时称小冀镇,1955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同年复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有磷肥、锅炉、造纸设备、五金工具、玻璃钢、耐火材料等厂。京广铁路、107国道经此。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武昌路置,为湖广行省省会。治所在江夏县 (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辖境约当今湖北蒲圻市、通城县以东,长江以南,阳新县以西地区。洪武九年(1376) 为湖广布政使司
古称松漠。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与河北围场县境之大兴安岭南段地区。《辽史·地理志》:上京道有平地松林。同书《太宗纪》:天显元年(926),“幸平地松林,观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源”。元白珽《续演雅》诗注:
即斡端。今新疆和田市。元耶律楚材《西游录》:“高昌之西三四千里有五端城,即唐之于阗国也。”又作忽炭、斡端(《元史》)。《西游录》作五端。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
在今云南勐海县城西二十八里景真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年 (1701,傣历1063年)。傣语称 “窝苏”,意为举行宗教仪式之地,或高级僧侣活动的经堂。高21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折角亚字形砖砌须
北宋置,属安仁县。在今四川大邑县东南沙渠乡。
又作宏阳镇。唐初置,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漠二镇来降”。即此。古镇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年),“高开道
在今四川南江县北。《旧唐书·地理志》 集州难江县: “梁立东巴州,恭帝改为集州。以水为名。”
唐长庆三年(823)改永丰县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五十里。五代时南汉改为永宁县。古县名。唐长庆三年(823年)改永丰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北。属桂州。五代梁改永宁县。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东三十里。为儒、释、道兼容的摩崖造像。共二洞九龛窟,造像千余躯。始凿于北宋绍圣年间。最著者有五显大帝、炳灵太子、三皇像等。尤以6号观音窟最为奇伟,窟正壁镌无量寿佛,夹侍观音、如意轮菩萨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水经·洛水注》: 武里水 “南出武里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