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东巴拉嘎尔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秃河“在右翼东南四十一里。蒙古名葫芦古尔。源出克什克腾东北三百十里,名阿尔达图河,西北流,入右翼境,为葫芦古尔河,又北流,入阿达可池”。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南南广河下流。清光绪 《庆符县志》 卷6: 南广滩在 “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两山壁立,一线中流。明征九丝蛮始开凿运粮。今犹存 《转漕起武碑记》。然滩石峻险,舟楫终不能通。至今蜀盐、滇铜上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卢溪县:辛女岩在“大江(武水)之左,奇峰绝壁,高峻插天。有石屹立如人,俗传高辛氏女化石于此”。
或称高加堰。简称高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接盱眙县界,长九十里。东汉陈登始建。明永乐初陈瑄重筑。万历六年 (1578) 潘季驯再筑。《方舆纪要》 卷22淮安府 “高家堰
亦称息辣。即今新加坡。清谢清高《海录》卷上:旧柔佛“本柔佛旧都,后徙去,故名旧柔佛。嘉庆年间英吉利于此辟展土地,召集各国商民在此贸易耕种,而薄其赋税,以其为东西南北海道四达之区也。数年以来,商贾云集,
唐武德三年(620)改海陵县置,为吴州治。治所即今江苏泰州市。七年(624)复名海陵县。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县置,治今江苏省泰州市。为吴州治。七年复旧名。
①东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建安十八年(213)属江阳郡。《华阳国志·蜀志》: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收”。《晋书·惠帝
即今四川中部沱江。《明史·地理志》 内江:“西有中江,即雒之异名。”
十六国后凉都城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北门。《晋书· 吕光载记》: 郭黁 “夜烧 (吕) 光洪范门”,即此。
即今安徽肥西县治。旧属合肥。清嘉庆《合肥县志》卷3:上派河镇“在城南三十五里”。1949年肥西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