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山东

山东

古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与汉代“关东”含义相同。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史记·秦本纪》:孝公元年(前361),“河山以东强国六”。《汉书·赵充国传》:“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2)春秋时晋国和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及五代时的晋国,因居太行山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史记·晋世家》:文公四年(前623),“晋兵先下山东”。(3)东晋南朝称句曲山(茅山)以东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地区为山东。《南齐书·沈文季传》:永明三年(485),唐寓之起义,三吴人民多起而响应。次年攻钱塘建立政权,旋被镇压。御史中丞徐孝嗣奏曰:“风闻山东群盗,剽掠列城,虽匪日而殄,要暂干王略。”(4)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地,总称山东。元废两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山东之名不改。明置山东省,历清、民国至今, 山东遂成为政区名。


古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与当时关东含义相同。一般专指黄河流域,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领土。(2)春秋晋国、北魏前期、五代晋,以地居太行山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3)东晋南朝称句曲山(茅山)以东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三郡)地区为山东。(4)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两路辖境相当今山东大部、江苏废黄河和淮河以北及安徽萧县地,总称山东。元废两路,于其地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等,山东之名不改。明置山东省,历清、民国至今,山东遂成为政区名。


猜你喜欢

  • 拱宸城

    一名霍尔果斯。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九十里霍尔果斯。光绪十四年 (1888) 于此置霍尔果斯厅。1914年改为霍尔果斯县。1947年改为霍城县。1966年县

  • 讷钦哈达卡伦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漠河乡西北极村。后废。

  • 大同山银场

    北宋置,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 《元丰九域志》卷9:建阳县有“黄柏洋、武仙、大同山、瞿岭四银场”。

  • 东岩

    ①在今广东梅州市东。《舆地纪胜》卷102梅州:东岩“亦名东安岩。在州之东五里”。《清一统志·嘉应州》:东岩“在州东。……又西岩在州西七里。中有兰若曰灵境, 依山为宇, 景态万状”。②在今四川资中县东。

  • 渭州

    ①北魏永安三年 (530) 置,治所在陇西郡襄武县 (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五里)。因渭水得名。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渭源、漳县、定西、武山等县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天宝初改为陇西郡,乾元初复名渭州。

  • 尼叶赫

    亦作乜河大屯。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因濒尼叶赫河(也作乜河)得名。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7:“正北迤东,距(宁古塔)城六十里乜河大屯,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

  • 庆阳县

    1914年改安化县置,属甘肃泾原道。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1927年直属甘肃省。旧县名。1914年改安化县置,治今甘肃省庆城县庆城镇。先后属陇东道、泾原道。1929年移治西峰,1940年复迁今庆城镇。1

  • 麻坑

    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麻坑村。《清一统志·韶州府》 “白土营” 条内: 崇祯八年又增九营,其中有麻坑。

  • 辽水

    一名小辽水,即今辽宁境内浑河。《汉书·地理志》高句骊:“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入大辽水。”

  • 煮盐泽

    在今陕西临潼县北二十里。《元和志》 卷2栎阳县: 煮盐泽 “在县南十五里。泽多咸卤,苻秦时于此煮盐,周回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