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山东省

山东省

清改山东布政使司置,治所在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民国初废府,省会在历城县(今济南市)。1929年由历城县析置济南市,仍为山东省会。


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其北、南两侧分别为渤、黄海,全省呈东伸的半岛之势。面积15.7万平方千米。人口9108.5万。辖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济宁、泰安、日照、德州、莱芜、临沂、聊城、滨州、菏泽17地级市和48市辖区、31县级市、60县。省人民政府驻济南市。以地处太行山以东得名。西周为齐、鲁、曹、滕、薛、莒、邾、郯等诸侯国地。春秋主要分属齐、鲁两国,有“齐鲁之邦”之称。战国时期,鲁为楚所灭,齐国大兴,与秦国东西对峙。秦属济北、临淄、胶东、东、薛、琅邪等郡。西汉设山阳、济阴、平原、千乘、济南、泰山、齐郡、北海、东莱、琅邪、东等郡,淄川、胶东、高密、东平、城阳、鲁六国,分属青州、兖州、徐州三刺史部。西晋增至十九个郡国,分属青、兖、徐、冀、豫五州。北魏置有济、光、北徐、东徐、西兖、胶、南青诸州。隋大业年间设东平、济北、东、北海、东莱、鲁、琅邪、高密、济阴、渤海、平原等郡。唐初改郡为州,分属河南、河北二道,辖兖、青、齐、曹、濮、密、沂、莱、淄、登、郓、博、棣、济、德等州。北宋时分属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金改属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此。元属中书省,分置东平、东昌、济宁、益都、济南、般阳六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山东等处行中书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山东布政使司,辖济南、兖州、东昌、青州、莱州、登州六府。清为山东省,增置泰安、武定、沂州、曹州四府,另临清、济宁二直隶州。清末升胶州为直隶州。1913年设岱北、岱南、济西、胶东四道,1914年改置济南、济宁、东临、胶东四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7年于抗日根据地成立山东省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各县级民主政权。1945年各县分属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五个行政区。1949年山东省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后改华东行政委员会)领导。1950年全省辖济南、青岛、徐州、烟台四省辖市(地级)及德州、惠民、淄博、昌潍、莱阳、文登、胶州、沂水、临沂、滕县、泰安十一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将聊城、菏泽、湖西三专区及所属各市、县划归山东省,徐州市及临沂、滕县二专区部分县划归江苏省。1954年山东省直属中央领导。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入山东,次年范县划归河南省。1965年馆陶县划归河北省,河北省宁津、庆云二县划入山东省。省内行政区划多变,至2004年行政区划始成今状。全省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以泰、鲁、沂山为主体构成的泰鲁沂山地横卧鲁中,鲁北、鲁西为平原,鲁中南和鲁东为山地丘陵。东岳泰山海拔1554 米,是山东省最高峰。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三大水系及独流入海的沿海河流。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与鲁西平原之间的京杭运河一线,如南四湖、东平湖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1~14℃,1月平均气温-1~-4℃,7月平均气温24~27℃。年平均降水量500~900毫米。农业发达,主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棉花、花生、烟叶、麻类和蔬菜。果品品种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负有盛名的有莱阳梨、肥城桃、乐陵小枣、招远苹果、郯城银杏、安丘蜜桃、山亭大雪桃、枣庄大冬枣、泰山板栗、菏泽及青州的特色花卉等。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金、铝土、石墨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渔业以鱼类为主,其次为贝藻类和虾蟹类。现已建成青岛、烟台、石岛三处渔业基地。工业有煤炭、石油、冶金、机械、化学、纺织、建材、电子、食品、轻化工、医药等门类。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已建立了济南、青岛、淄博、枣庄、潍坊、烟台、东营等各具特色的工业生产基地,以及威海、德州、聊城、莱芜、泰安、临沂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全省已建立了二纵二横铁路网络,南北向干线为京沪线、京九线,东西向干线为胶济线和新菏、济菏、济兖、兖石等线。公路网络遍布全省,建有济青、青烟、济德、济馆等高速公路。现有沿海港口25个,主要大型港口为青岛、烟台、日照三港。有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机场。有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百余所。山东为“孔孟之乡”,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济南、青岛、曲阜、聊城、邹城、临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泰山、青岛崂山、胶东半岛海滨。孔庙、孔府、孔林和泰山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 洞庭庙店

    在今湖北保康县北。清溪河注入南河处。《清一统志·郧阳府》: 洞庭庙店 “在保康县东北四十里”。

  • 安阳市

    1949年由安阳县城区及近郊析置,属平原省。治所即今河南安阳市。1952年划属河南省。在河南省北部。面积 7413 平方千米(市辖区247平方千米)。人口533.2万(市辖区 1007.6 万)。辖文

  • 高梁桥

    在今山西临汾市高河村北涝河 (一名高梁水)上。《北史·高阿那肱传》: 周师陷齐晋州,齐后主自晋阳率大军围之,高阿那肱建议 “不如勿战,守高梁桥”。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涝水(又名高梁水)上。《北齐书·高阿

  • 长乐公主墓

    为唐太宗第五女李丽质之墓。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烟霞乡陵光村。李丽质为长孙皇后所生。贞观十七年(643)暴亡,时年23岁。陪葬昭陵。1986年发掘该墓, 出土了一批精美壁画,如“铠甲仪卫图”、 “群侍图”

  • 黄柏墟

    即今江西瑞金市北二十里黄柏乡。明嘉靖《赣州府志》 卷5瑞金县: “黄柏 (墟),县北。” 清道光 《宁都直隶州志》 卷4: 瑞金县有黄柏墟。

  • 南达堡

    吐蕃筑,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北宋熙宁中收复,崇宁三年 (1104) 改名通津堡。

  • 弗夜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吐蕃传》:松赞干布“亦号弗夜氏”。地在今西藏乃东、穷结等县境。

  • 湨梁

    春秋时筑于湨水旁之大堤。在今河南济源市北。《尔雅· 释地》: “梁莫大于湨梁。” 郭璞注:“湨,水名; 梁,堤也。” 《春秋》: 襄公十六年 (前557),公会晋侯等 “于湨梁”。湨水旁所筑大堤。在今

  • 汉伯渠

    即汉渠。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西夏书事》卷20有汉伯渠,疑即汉渠的遗迹。在今宁夏北部黄河东岸。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汉伯渠“自黄河开闸口, 长九十五里。洪武初浚立,灌田七百三十余顷”

  • 新都侯国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南四十里九女城。成帝永始元年 (前16) 封王莽为新都侯。东汉废。今新都城遗址尚存。西汉永始元年(前16年)分新野县都乡置,治今河南省新野县东。东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