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岘山

岘山

①即今江苏镇江市西南大小岘山。《宋书·符瑞志》:“宋武帝永初元年九月庚辰,甘霖降丹徒岘山。”元《至顺镇江志》卷7:岘山“在(丹徒)县西南五里”。

②在今浙江湖州市南五里。《寰宇记》卷94:岘山“本名显山,晋太守殷康于山下起显亭。以唐庙讳改之”。

③一名三丘山。即今浙江东阳市南双岘峰。《元丰九域志》卷5:婺州东阳县“有岘山”。《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三丘山在“县南八里……晋义熙间,殷仲堪为守,尝登此,郡人比之羊叔子,因名岘山”。

④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北二十里。《寰宇记》卷20牟平县:岘山“与卢山相连,上有东牟侯祠。按:晏谟《齐记》云:卢山东北有东牟大岘山”。

⑤一作凿砚。在今河南信阳县南。《明史·地理志》:信阳州“有岘山”。

⑥又作岘头山。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陕县:“有岘山。”《方舆纪要》卷48灵宝县:岘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山连陕州界。曹阳水出焉。形似襄阳岘山,因名”。

⑦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坚讨荆州,击破刘表将黄祖,“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及祜卒,“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又称南岘山、岘首山。在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南。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据《襄阳县志》:“本名小山。府志谓有三岘,而此为首,故名岘首。”西晋羊祜镇襄阳时曾登临此山,有“江山依旧、人生短暂”之感。东晋梁州刺史桓宣于山上筑城戍守。唐孟浩然有《与诸子登岘山》诗。为石灰岩山地,最高点海拔117米。山上多植桃和苹果树。有岘首寺遗址。西麓有襄东公路经过,东麓有焦枝铁路岘首山隧道。


猜你喜欢

  • 净瓶山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康州: 净瓶山在 “州 (治今中东镇) 东二里。平地突起一峰,如瓶立”。

  • 仙娥河

    即娑陵水。今蒙古国境之色楞格河。《新唐书·地理志下》:回鹘衙帐“北六七百里至仙娥河,河北岸有富贵城。……又自衙帐东北渡仙娥河,二千里至室韦”。古水名。又称仙萼河、娑陵水(《旧唐书·回纥传》)。即今蒙古

  • 着紫山

    在今湖北枝城市东南枝城镇南。《方舆纪要》 卷78枝江县: 着紫山 “在县南五里。下有饮马池。先主初入蜀于此息马更衣,爱其林木秀丽,建景帝祠于山。《志》 云,山下有县治故址。宋迁县于下沱市,即其地也”。

  • 章山寨

    在今湖北英山县西北。明末曾为县治。《清一统志·六安州》: 章山寨 “明崇祯十二年,知县高在��以旧县焚毁, 立寨作新城于此”。

  • 茹寨

    在今四川金川县北庆宁乡。《清史 ·图钦保传》: 乾隆间征金川: “至萨克萨谷,其北曰茹寨,麦方熟,设碉以卫,图钦保力攻克之,焚沿河各寨。”即此。乾隆四十五年 (1780) 于此设庆宁营,驻守备。

  • 洛都水

    即乐都水。今青海东部湟水。《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和硕特部南左翼末旗: “博罗充克克河……即古湟水,一名洛都水者也。”

  • 宣山

    在今湖南道县北。《方舆纪要》 卷81道州:“宣山在州北五十里。高峻盘纡。”

  • 神水阁

    亦名圣水阁、玉液泉。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与中峰寺之间。清道光 《峨眉山志》 卷3: 圣水阁 “在大峨石后,高僧化机隐此。明巡抚安庆吴用先筑此居之”。明称神水庙,以阁前玉液泉而名。清改今名。

  • 开江

    ①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贺江。《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开江,“其上源即贺江也。自贺县南流二百里,经县境,合群川而南注,流百里入封川县界为封江。嘉靖十四年大水,县城为圯。隆庆五年,开江涨溢,复圯城西。盖

  • 和硕特北右翼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在今青海刚察县北。《清史稿·地理志》 北右翼旗: “牧地在青海北岸。东至沙拉哈吉尔,南至库库诺尔齐津,西至吹吉乌立图阿拉尔,北至乌兰和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