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
又名邹山、邹峄山或绎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尚书·禹贡》: “峄阳孤桐。” 《诗经·鲁颂·閟宫》: “保有凫、峄” 的峄,皆指此。《左传》: 哀公七年 (前488),鲁师入邾,“邾众保绎”。杜注: “绎,邾山也。在邹县 (按指今市东南邹县旧治) 北。” 又 《晋书·郗鉴传》: 郗鉴 “避难于鲁之峄山”。据 《史记·夏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山记》 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
古称邹山、邹峄山、邾峄山。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区东南。主峰五华峰,海拔555米,方圆10余千米。由古老花岗岩、片麻岩构成。怪石嶙峋,洞穴深邃,相互通达,且多松柏清泉。《禹贡》有“峄阳孤桐”,《诗·鲁颂·閟宫》有“保有凫峄”,皆即此。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曾迁都于峄山之阳,遗迹犹存。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命丞相李斯刻石颂秦德(《史记·秦始皇本纪》)。原碑已佚,元代仿刻碑存市文物管理所。五华峰和妖精洞有北齐摩崖刻经《文殊般若经》。后人建寺观,筑亭台,刻石纪胜,素有“邹鲁秀灵”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