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崂山

崂山

即劳山。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南史·明僧绍传》: 僧绍 “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即此。


(1)山名。(1)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临崂山湾、黄海北岸。古称劳山、牢山,唐、元时名辅唐山和鳌山。崂山之名最早见于《南史》。《大清一统志》:“劳劳,广阔。”此山取其阔而名之。分北、中、南三段,海拔500米左右。主峰巨峰,又名崂顶,海拔1132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东、南两面濒海,气候宜人。山、海、林、泉兼胜,自然风光优美。有巨峰、北九水、明霞洞、龙潭瀑布等著名自然景点。宋、元以来,成为道教名山。现存有太清宫、上清宫等道教寺庙,多吟咏题刻。所产花岗石为优良建筑石材。崂山矿泉水享誉中外。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辟有国家森林公园。(2)在陕西省北部,跨延安市和甘泉县、富县等地。古称劳山,后写作今名。亦作山。为白于山向东南延伸部分,与黄龙山相接。大部海拔1200~1400米,最高点大墩梁,海拔1463米。山体基底为砂页岩,夹有煤层和油页岩,上覆厚层黄土。多为长条状丘陵(黄土墚),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北洛河和延河的分水岭。(2)集镇名。在山东省荣成市南部,东临黄海。属崖头镇。人口1920。原崂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以境内崂山得名。崂山河源于本镇,东流入海。产小麦、玉米、花生等。有海上捕捞、海水养殖和滩涂养殖等业,盛产海带、蛤、蛏等。有标准件、船舶灯具、合线、电镀等厂。南石公路纵贯镇境腹地。

崂山九水靛缸湾


猜你喜欢

  • 白鹤梁题刻

    在今四川涪陵市北长江中。《舆地纪胜》卷147涪州:白鹤滩“在州之上流妃子园下”。又,石鱼“在涪陵县下江心。有双鱼刻石上,每一鱼三十六鳞,一衔萱草,一衔莲花。有石秤、石斗在旁。三五年或十年方一出,出必丰

  • 诗亭

    古诗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东平国亢父县: “诗亭,故诗国。”

  • 青岐镇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青岐镇。《元和志》 卷34端州高要县: 青岐镇 “在县东八十五里”。古镇名。在今广东省高要市东。唐属高要县。

  • 兴宁郡

    东晋成帝时析云南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弄栋县(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南齐治所在青蛉县(今云南大姚县)。南朝梁末废。东晋成帝时置,治弄栋县(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属

  • 蜀山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元柳贯诗:“姚江东去蜀山青。” 即此。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余杭郡盐官县 “有蜀山”。宋 《咸淳临安志》卷27盐官县: 蜀山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 阊阖门

    汉晋洛阳城西北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石勒载记下》: 咸和三年 (328),石勒率军攻刘曜,“勒躬贯甲胄,出自阊阖,夹击之。曜军大溃,石堪执曜”。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即汉晋洛阳故城西城北门。

  • 高碉山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方舆胜览》卷56威州: 高碉山 “今州县治并据此山,三面悬崖,姜维故城在焉”。《方舆纪要》 卷67威州: 高碉山在“州北三十里。三面悬崖,大江经其南。刘煦曰,维州治岷山孤峰,

  • 黄军营

    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2沭阳县: “黄军营在县西南五里,县东南十五里有南营,东十五里有浮营。《志》 云,元至元中,达如真所筑。”

  • 和义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荣州置,治所在旭川县 (今四川荣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威远二县及自贡市。乾元元年 (758) 复为荣州。唐天宝初改荣州置,治旭川县(今四川荣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荣县、

  • 蒙光路

    元置蒙光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北部孟拱。辖境约当今缅甸孟拱以北地区,地近西天和西番。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府。后废入孟养。元置,治今缅甸密支那西南孟珙。属云南省。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