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国寺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元至元朝就丞相托克托故宅改建,初名崇国寺 (北寺)。明宣德四年 (1429) 改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 (1472) 改称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 修缮后,改名护国寺,又称西寺。大部殿宇及元、明、清碑刻皆毁于 “文化大革命”。今仅存一座旁殿即金刚殿及部分廊房殿堂。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元至元朝就丞相托克托故宅改建,初名崇国寺 (北寺)。明宣德四年 (1429) 改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 (1472) 改称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 (1722) 修缮后,改名护国寺,又称西寺。大部殿宇及元、明、清碑刻皆毁于 “文化大革命”。今仅存一座旁殿即金刚殿及部分廊房殿堂。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地当居庸关之南,故名。北魏称下口,北齐称夏口,元始称南口。为京北要冲,历为兵家争战之地。《元史·札八儿火者传》: 太祖用兵中都,金人持居庸之塞守卫,令札八儿轻骑前导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 《金史·地理志》 滦州石城县:“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
一名紫泥泉。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 喀喇沙尔》: 哈喇噶阿瞒“在喀喇沙尔城西南九十里,硕尔楚克南五十里”。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六年(410),夏赫连勃勃败后秦将姚寿都于清水城,“略阳太守姚寿都弃城走,勃勃徙其民万六千户于大城”,即此。
在今广东罗定县西。明万历五年 (1577) 设中路守备驻此。在今广东省罗定市西。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中路守备驻此。
又名神山、秀林山。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辰山。《舆地纪胜》 卷3嘉兴府: 细林山 “在华亭西北十八里。本名神山,唐天宝六年改名”。
在今宁夏平罗县西北四十八里贺兰山东麓。原名福寿寺。又称北寺。据 《武当庙配殿落成碑记》 载: “邑有武当者,连亘贺兰山,因祀元武之像而名之也。” 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清嘉庆十四年(1809) 《武当山建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与西林、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清一统志·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建。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
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总章三年(670)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唐肃宗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寺西慈恩塔院内,有玄奘
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下清风。《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清风铺 “在府东南九十里。又十里为武步铺。正统末,官军追败邓茂七余党于武步及清风铺,复截其舟二百于水口驿,通福州道是也”。在今福建省南平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