嵛山
①一名大嵛山。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清一统志·福宁府》: 嵛山 “在霞浦县东南海中。山高而中坳,形似钵盂,旧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地肥饶,居民稠密。明洪武间,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尽徙其民于内地,澳遂荒废”。
②即俞山。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1零陵县: 嵛山 “以高秀逾众山而名”。
①一名大嵛山。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清一统志·福宁府》: 嵛山 “在霞浦县东南海中。山高而中坳,形似钵盂,旧名盂山。中有三十六澳,地肥饶,居民稠密。明洪武间,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尽徙其民于内地,澳遂荒废”。
②即俞山。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81零陵县: 嵛山 “以高秀逾众山而名”。
在今贵州镇远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鼓楼坡 “冈阜重复,状如鼓楼”。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91湖州府: 卞山 “下有金井洞。吴越时黄龙见此,改曰黄龙洞”。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栖霞岭之后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一》: 黄龙洞 “在钱塘县栖霞岭后。宋淳祐
今河北白河之上源。源出今赤城县北独石口外,故名。《水经·沽水注》: 大谷水 “发 (御夷)镇北大谷溪,西南流径独石北界”。即此。
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碱厂镇。《清 一统志·兴京》:硷厂边门 “在城南一百四十里。南至岫岩厅所辖凤凰城边界三十里”。
1913年改五常府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1928年直属吉林省。1949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旧县名。1913年由五常府改置,治五常堡(今黑龙江五常市五常镇)。19
明置,属广宁右屯卫。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右屯卫: 黑林堡在 “卫西北五里。又卫东南有河通堡”。
唐置,为羁縻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北境。唐羁縻州。永徽元年(650年)以薛延陀部落置,约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中部。属达浑都督府。开耀元年(681年)侨治夏州宁朔县(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界。
即今山西繁峙县城。明万历十四年(1586)繁峙县移治于此。
又作芳林渡。在今广西贺县南贺江南岸。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970),潘美征南汉,“王师拔冯乘,前锋至芳林”。即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南、富川江南岸芳林。北宋开宝三年
即今湖北黄州市东北六十四里上巴河镇。清光绪《黄冈县志》卷24《兵事》:同治三年(1864)九月,“僧亲王至上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