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川西道

川西道

一称成绵道。清代四川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市)。辖成都、龙安二府,绵、茂两直隶州,松潘、理番、懋功三直隶厅,相当今四川青川、梓潼、金堂以西,壤塘、金川、丹巴以东,小金、新津、简阳以北地区。


(1)又称成绵道、成绵龙茂道。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驻成都府(治今成都市)。辖成都、龙安二府,茂、绵二直隶州,松潘、杂谷、懋功三厅,即今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盐亭县除外)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简阳市及青海省达日、班玛、久治三县。1912年载。(2)1913年2月以清末成绵龙茂道区域置,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属四川省。辖成都、华阳、简阳、广汉、崇庆、什邡、双流、新都、温江、新繁、金堂、郫县、灌县、彭县、崇宁、新津、平武、江油、石泉、彰明、茂县、汶川、绵阳、德阳、安县、绵竹、梓潼、罗江、懋功直隶厅、松潘直隶厅、理番直隶厅等厅县。1914年6月改名西川道。


猜你喜欢

  • 岩峒山

    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明史·地理志》 严州府寿昌县: “东南有岩峒山。” 《清一统志 ·严州府》: 岩洞山 “在寿昌县 (今寿昌镇) 东南三十里,跨兰溪县界,高与金华山等”。

  • 维扬府

    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 朱元璋改淮海府置,治所在江都县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宝应以南、仪征以东地。至正二十六年(1366) 改为扬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

  • 乾元县

    唐乾元元年 (758) 改安业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寻改属商州。五代汉乾祐二年 (949) 改名乾祐县。古县名。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安业县改置,治今陕西省柞水县,属京兆府。五代汉乾祐

  • 苗子塔什

    在今帕米尔高原穆尔加布西南。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8引 《海英路程记》: “波孜纳一百九十里苗子塔什。” 即此。后被俄国侵占,今属塔吉克斯坦。

  • 钤山

    又名钤冈。在今江西分宜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7袁州府分宜县: 钤冈 “在县南二里、秀江南岸。群峰回合,如列屏障,冈独端秀凝重,正与县对。登其上则四远皆在目前。《志》 云,冈延袤数十里而至城南,新泽

  • 竹林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三庙街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金熙宗时改为驸马宫。明景泰二年(1451)重建,复名竹林寺。②东晋大兴四年(321)建,即今江苏镇江市南郊磨笄山下鹤林寺。《宋书·戴顒传》:元

  • 茅村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1952年在凤凰山东麓发掘出汉画像石墓。墓用条石砌成,墓门朝东,分前、中、后三室。前、中两室石壁刻有二十一幅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珍禽异兽、歌舞杂技、宾主宴饮等。前室北壁有铭刻 “

  • 拉布库克住牧喇嘛

    即拉布土司。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南拉布乡。

  • 三堆戍

    即今山西静乐县城。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四年(553)帝讨山胡,“因巡三堆戍,大狩而归”。《元志和》卷14静乐县:“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

  • 折泉侯国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五莲县西北。初元元年(前48)元帝封城阳荒王子根为侯国。东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