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翠部
大理国时部落之一。居住于沙过甸一带。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威龙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 皆獹鲁蛮种。”至元十五年(1278)合三部建威龙州。
大理国时部落之一。居住于沙过甸一带。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元史·地理志》 威龙州:“在路西南,夷名巴翠部,领小部三:一曰沙娲普宗;二曰乌鸡泥祖;三曰娲诺龙菖蒲, 皆獹鲁蛮种。”至元十五年(1278)合三部建威龙州。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境黑水河东岸。《旧唐书·地理志》 扶州万全县: “隋废 (上安) 郡为尚安县。旧治刺利村,长安二年移治黑水堡。至德二年八月,改为万全也。”
蒙古中统五年 (1264) 改淄州置,治所在淄川县 (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博兴县西南部、高青、邹平两县东部地。至元二年 (1265) 改为淄莱路。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升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九十八里其宗。明、清为其宗土千总王氏驻地。清设其宗汛。纳西语 “其宗” 意为江河汇流处。村名。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部、腊普河与金沙江汇合处南侧。属塔城乡。人口390
北魏孝昌中置,属襄州。治所在舞阴县(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西魏属广州。隋开皇初废。十六国后秦姚兴置,治舞阴县(今河南泌阳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刘裕遣使求和于秦
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东。清王闿运《湘军志》卷11:咸丰十年(1860)镇压梧州义军,“五月,军至贺,夹水为屯。贺城东隔水,有大市曰东街,居廛盛于县城,寇据为栅。戊午,王月亮、李金旸分攻东街,破二卡,
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南子婴河镇。民国殷惟龢《江苏六十一县志》:宝应县东南有王营等镇,“王营南接高邮县界”。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中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1.9平方千米。人口14.2万。镇人民政府驻王营,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元和志》卷30卢阳县:晃山“山出丹砂”。《清一统志·沅州府一》:西晃山“自麓至顶可二十里,中有一涧横断之,亘以石梁,曰仙人桥,长百尺。顶上有洞,曰雷公洞,声殷殷出其间,遇
亦作泥阳。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丽阳镇。清康熙《藁城县志》图:西南有泥阳村。同治《畿辅通志》卷50藁城县图作泥羊村。
地区名。从南北朝至唐代,爨部有东西爨之分。依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东爨范围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市及其以北的滇东北和贵州西北部。古地区名。南朝时爨部分东西二境,即指东西二爨。唐时
亦作铜铄铺。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南同乐乡。清同治《重修涪州志》卷1:长滩里有铜铄铺。民国《续修涪州志》作同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