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汊河镇
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干汊河镇。清光绪《舒城县志》卷7:干汊河镇在“县西南十五里”。
在安徽省舒城县中部、干汊河东南岸。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 5.9 万。镇人民政府驻干汊河,人口 2310。因境内杭埠河的一条汊河,经常干涸而得名。1949年设干汊河乡,1958年设干镇公社,1972年改名干汊河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4年置干汊河镇。1992年朝阳、新街二乡并入。产大蒜、生姜、板栗、茶叶。有麻纺织、建材、帆布、脱水菜等厂。舒岳公路经此。镇西南有周瑜城遗址和古水利工程七门堰。
即今安徽舒城县西南干汊河镇。清光绪《舒城县志》卷7:干汊河镇在“县西南十五里”。
在安徽省舒城县中部、干汊河东南岸。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 5.9 万。镇人民政府驻干汊河,人口 2310。因境内杭埠河的一条汊河,经常干涸而得名。1949年设干汊河乡,1958年设干镇公社,1972年改名干汊河公社,1983年复设乡,1984年置干汊河镇。1992年朝阳、新街二乡并入。产大蒜、生姜、板栗、茶叶。有麻纺织、建材、帆布、脱水菜等厂。舒岳公路经此。镇西南有周瑜城遗址和古水利工程七门堰。
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4冀州: 枣山 “山多枣,因名”。
明置,属霍山县。即今安徽金寨县南一百一十里的前畈乡。西侧有后畈。《方舆纪要》卷26霍山县:千罗畈镇在“县西北八十里。《志》云:初置巡司于故埠镇,后改镇为县,因移巡司于千罗后畈,是也”。古镇名。在今安徽
元太祖十一年(1216)改太原府置,属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阳曲县(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管涔山、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大德九年(1305)改为冀宁路。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改
亦作立登三坝。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南格则乡西南。为打箭炉至西藏南路驿站之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喇嘛丫至二郎湾尖,三坝塘宿。”民国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自理化西行,经公撒塘、拉尔塘、喇嘛丫、
即栈道。《后汉书·隗嚣传》: “白水险阻,栈阁绝败。” 李贤注: “栈阁者,山路悬险,栈木为阁道。”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宝庆府二》:扶城峒“领石羊、浆凹、桃林等九砦”。
①即今浙江开化县东侧马金溪。为常山港上游。《方舆纪要》 卷93开化县: 金溪 “在县治东。有二源; 一出马金岭; 一出百际岭。合流而南,绕城北而经城东,又南流至华埠始容小舟,入常山县境曰金川,而流始大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百十五里殷店镇。清代置汛,由额外外委驻防。
宋置,属牟平县。在今山东乳山市西南乳山寨镇。《宋史·地理志》: 牟平县有乳山砦。即此。清于此置巡司。
五代汉乾祐二年 (949) 改乾元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金废为乾祐镇。元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复置,属奉元路。三十一年(1294) 又废。古县名。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年)改乾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