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洛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置,属金明郡。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寰宇记》卷36:“以界有清水所经,故立广洛为名。”隋仁寿元年(601)改名金明县。
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置,治今陕西省安塞县东南旧安塞。为金明郡治。以境内洛水得名。隋开皇四年(584年)属延州。仁寿元年(601年)以避太子名讳,改金明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置,属金明郡。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寰宇记》卷36:“以界有清水所经,故立广洛为名。”隋仁寿元年(601)改名金明县。
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置,治今陕西省安塞县东南旧安塞。为金明郡治。以境内洛水得名。隋开皇四年(584年)属延州。仁寿元年(601年)以避太子名讳,改金明县。
明置,属庄浪卫。即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岔口驿。清初设守备,后改设都司。
地区名。明时称云南昆明市以西地区为迤西。清置迤西道,驻大理府 (今云南大理市)。《清史稿·孙可望传》: 顺治三年 (1646),“ (孙) 可望入云南会城。……与 (刘) 文秀俱至楚雄,略迤西诸府”。
即今河北景县南留智庙乡。《清一统志·河间府二》: 留智社 “在景州南三十里。元蓨尹吕思城尝行田至此,劝化社民”。在河北省景县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留智庙,人口2660。该村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三十里中寨乡。《明一统志》卷37岷州卫“曹家寨”条下:“自是而西又有中寨、野狐桥、冷地峪三寨。”集镇名。在甘肃省文县城西北部、中路河东岸。中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900。因村寨处中路
①秦灭蜀国置蜀郡,西汉高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又分置犍为郡,本一蜀国,称为三蜀。辖地相当今四川中部,贵州北部赤水河流域及云南金沙江下游以东,会泽以北地区。西晋左思《蜀都赋》:“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刘
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19钦州: “罗阳山在安远县东二十里。又云:在灵山县东二十里。” 《方舆纪要》 卷104灵山县:罗阳山在 “县东二十里。山高极大,陟其巅,往返尽二日之力。山峙县东,
在今湖北枝江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枝江县 “芦洲” 条下: “浰洲在县东二十里江中。……广十余里,民耕其上。”
1914年6月由凤颍六泗道改置,属安徽省。治凤阳县 (今安徽凤阳县)。辖境约当今安徽霍丘、寿县、长丰、定远、明光、天长以北地区 (萧县、砀山除外) 及金寨、六安、霍山和湖北英山,江苏盱眙、泗洪等县地。
北宋宣和二年 (1120) 于废溱州及溱溪县置,属南平军,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吹角坝。后废。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介于高浦口与许浦口之间。清时曾有千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