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济桥

广济桥

俗称湘子桥。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宝庆二年(1226)建成,历时57年。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 上架石梁作桥面。中间一段,宽约100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取名济川桥。明宣德十年(1435)重修,两端石桥墩增至二十四个,中段用十八只梭形木船连接成浮桥,故称“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改称广济桥。是我国较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清雍正元年(1723)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置于桥上。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又称南渡桥。在浙江省奉化市东。历史上是奉化三大水陆交通要道之一,上通台温,下达宁绍,为商旅过往必经之路。桥始建于宋,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重建,明清时期多次重修。为4孔梁式廊桥,全长51米,宽6.7米。石制桥墩,上承木梁,梁上木板铺面,桥上覆以22间廊屋,引桥旁有小屋12间,内有建桥碑记、禁约碑等5块石碑。 (2)在广东省潮州市东韩江上。因有韩湘子书“洪水止此”石碑于桥畔的传说,又名湘子桥。是古代著名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历时56年建成。初为浮桥,淳熙元年(1174年)毁于洪水,太守常祎重修,筑墩架桥。东西两段18墩,全长517.95米。中间一段,宽约百米,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舟摆渡,当时取名济川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以后重修,并增建5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1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卯榫砌成。水流湍急的江心一段,不能造墩架梁,改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是国内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明代大修5次,并在桥墩上建起24座形式不同的“望楼”(已圮)。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牛背镌有“镇桥御水”四字,早已不存。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将梭船拆除,改为直通大桥。1980年重铸铁牛一只,置于桥上。桥头有广济门城楼。1989年于下游1千米处另建韩江大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 州 广 济 桥


猜你喜欢

  • 西南溪

    即今福建顺昌县西之金溪。《方舆纪要》卷97顺昌县:西南溪“在县治西,即将乐县之大溪也。东流至此,又西溪流合焉”。

  • 厌气台

    亦曰秦台。在今江苏丰县城内。《寰宇记》卷15徐州丰县:“厌气台在县城中。《汉书》:秦王以东南有天子气,故东游以厌之,因筑此台。”

  • 极嶷山

    即葱岭。在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其以西地区。《新唐书·西域传》 喝盘陀国:“葱岭俗号极嶷山,环其国。”

  • 严州

    ①北周天和三年(568)于嶲城置,治所在越嶲县(今四川西昌市)。《寰宇记》卷80嶲州:严州“取其严敬为称”。五年(570)改为西宁州。寻复为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复改为西宁州。②唐武德四年(621

  • 鄱阳山

    初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鄱阳湖中。唐改今名。《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鄱阳县: 鄱阳山 “俗相传谓之石印,即鄱阳山是也”。

  • 中渡

    ①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北中渡。明万历十四年(1586)移平乐镇巡司于此。②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于此设渡, 因位于上下渡之间,故名。雍正八年(1730)于此设德清营,乾

  • 大泗庄

    即今江苏姜堰市东南大泗乡(大泗庄)。清道光《泰州志》卷2:“南至大泗庄四十五里。”

  • 西旗

    即土尔扈特西旗。旗府驻在在今青海兴海县西那家附近,后迁今青海刚察县北。

  • 萧滩驿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明 《寰宇通志》卷37临江府: 萧滩驿 “在府治 (今临江镇) 东。旧名临江驿,洪武间改今名”。《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萧滩驿 “旧在府城 (今临江镇) 东南万胜门外,

  • 伏羌寨

    北宋建隆三年(962)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熙宁三年(1070)升为伏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