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坞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东汉末,张白骑据此。《周书·权景宣传》:西魏大统四年(538),宇文泰自洛阳还,“留景宣守张白坞”。即此。
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东汉末张白骑据此,因名。《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魏丞相宇文泰留权景宣守此。
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北。东汉末,张白骑据此。《周书·权景宣传》:西魏大统四年(538),宇文泰自洛阳还,“留景宣守张白坞”。即此。
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东汉末张白骑据此,因名。《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魏丞相宇文泰留权景宣守此。
明永乐五年(1407)属新安府。治所在东潮县(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东潮县)。辖境相当今广宁省西南部及海兴省东北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北宋为钳矣州。后废。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下枞阳。明、清置马踏石巡司。《方舆纪要》卷26桐城县“孔城镇”条:“又有马踏石巡司,在县东南三十里,地名枞阳下镇。”
在今四川梁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69梁山县: 福利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俗名狐狸山。正德中,抚臣林俊以其丰腴,改今名”。
一名石象集。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南石象乡。明嘉靖《许州志》卷1《村镇》:“石相镇,(长葛)县东二十里。”
即今台湾省云林县治。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1有“柴里斗六社”。康熙《诸罗县志》作“斗六门街”。本是洪雅族的一个社名,后简称“斗六”或“斗六门”。清光绪十九年(1893)云林县移治于此。日本占领后
在今上海青浦县东十里崧泽村。1958年发现,1960年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文化遗存分三层: 上层是晚期几何纹陶文化,时代相当于西周; 中层是新石器时代墓葬群,由于在太湖流域同类型文化中,是一处典型遗
又称河间献王陵。在今河北献县城东北八里河城街乡。河间王刘德为汉景帝之子、武帝之兄,景帝前元二年 (前155) 封为河间王。《史记·五宗世家》 载: 河间献王德 “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
①即荥泽。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北。《左传》: 宣公十二年 (前597),楚潘党逐晋魏锜,“及荧泽”。即此。②亦作荥泽。在今河南浚县西。《左传》: 闵公二年 (前660),狄人伐卫,“战于荧泽,卫师
①清代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市)市街分为三部分:中为宫殿区;西为喇嘛区;东为商业区。俗称西区为西库伦,东区为东库伦或买卖城。②今蒙古国克鲁伦河西岸克鲁伦城,旧称东库伦。③即小库伦。今内蒙古库伦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