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岭
旧名南岭。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南岭一带。《清一统志·惠州府》: “南岭在永安县东南九十里。……宋末,文天祥收散卒,自开麖嶂徙屯于此,后人呼为忠臣岭。天祥手植桂犹存。”
即今广东省紫金县东南南岭。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文天祥收散卒屯此抗元,后人遂称为忠臣岭。
旧名南岭。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南岭一带。《清一统志·惠州府》: “南岭在永安县东南九十里。……宋末,文天祥收散卒,自开麖嶂徙屯于此,后人呼为忠臣岭。天祥手植桂犹存。”
即今广东省紫金县东南南岭。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文天祥收散卒屯此抗元,后人遂称为忠臣岭。
1914年改永宁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因关索岭为名。1916年迁治募役司(今县南花江镇)。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1年改设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旧县名。1914年改
①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五十里。《清一统志·汝南府一》:佛光山“势极高峻。《府志》:春时天气晴霁, 常现圆光, 初如明镜, 渐如车轮”。②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7浪穹县:佛光山在“县东北二
①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龙门山下。《舆地纪胜》卷26隆兴府:龙湫“在丰城县龙门七宝禅寺之西,深处有石可以琢砚, 龙尾石之亚也”。《明一统志》卷49南昌府:龙湫“在丰城县西南三十里。众峰拗处, 内有蛰龙,
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1邛州“白鹤山”条内:“《志》云:县南八里有邛崃山。汉张骞奉使西域,得高节竹,植于邛山,故名。自沈黎千里至州,环抱为镇”。②亦名邛莋山、邛筰山、邛来大山、大关山。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1永明县: 荆峡镇山在 “县南八十里。两山对峙,中通小江,泄桃江、扶灵之水,实邑之关险。宋时设关镇守。熙宁中省,仍置寨兵屯戍”。
五代方镇名。后唐以匡义军改名,治所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后晋改名昭义军。五代梁龙德二年(922年)晋王改昭义军置,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黎城、襄垣、潞城、平顺、屯留、长治、壶关等市
北魏置,属槃头郡。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西魏、北周间废。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百二十里。明置高都巡司。(1)古镇名。即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高都。明时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山西省泽州县东北部。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高都,人口354
即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新唐书·渤海传》: “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古水名。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内的牡丹江。忽汗河为唐时称呼。
1913年改道州置,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今湖南道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南部、南岭北侧、湘江支流潇水流域,西毗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永州市。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6.6 万。辖9镇、10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