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府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思明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废。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思明路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为土府。成化中曾一度移治今宁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宁明县大部地区。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为土思州。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思明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后属广西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广西宁明县附近地。清雍正十一年 (1733) 废。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思明路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为土府。成化中曾一度移治今宁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宁明县大部地区。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为土思州。
在今湖南道县西北五十里。《方舆胜览》卷24道州: 营道山 “其始名曰营阳,又曰南营,又曰洪道”。《明一统志》 卷65永州府: 营道山 “亦名龙山。状似蟠龙。……唐改曰弘道,至宋始改今名”。
在今云南丘北县北。《清一统志 · 广西州》: 革龙山 “明末沙定洲遁归,屯田此山,李定国围三年乃克之。今城址尚存”。为通泸西要路。
在今山东沂水县北六十五里沂山南麓。1942年11月,八路军在此与侵华日军发生激战。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毛城集在砀山县东三十里。”
在今广东南澳县东南,一说在潮阳市海门镇南。 元陈 《通鉴续编》 卷24: 南宋景炎二年(1277),“六月,帝舟迁于潮州之浅湾。……九月,大元索多援泉州,张世杰帅师还浅
又名汊川、澨水。即今湖北天门市、汉川县北之天门河。《元和志》卷27汊川县:“汊川水在县南二里,西北自鄂州界流入。”唐置汊川县以此名。
1934年伪满由伊通、双阳二县合并置,属吉林省。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1945年9月复为伊通县。
一名章山。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四十里。《资治通鉴》: 西晋太安二年 (303),张昌起义,“诏遣监军华宏讨之,败于障山”。即此。古山名。又称章山。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东。《资治通鉴》:西晋太安二年(303年)
五代时契丹改妫州置,治所在怀来县(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旧怀来)。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县地。金废。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妫州置,治怀来县(今属河北)。属西京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怀来县、北京市延庆县部分地区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其都城在今新疆焉耆县西南紫泥泉。三国时为焉耆国所并。(尉yù) 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尉犁城,一说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南紫泥泉一带。属西域都护。后为焉耆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