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欢县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溱州。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元和志》卷30扶欢县:“以县东扶欢山为名。”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为扶欢砦。
古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属溱州。后废。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溱州。治所即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元和志》卷30扶欢县:“以县东扶欢山为名。”北宋熙宁七年(1074)改为扶欢砦。
古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属溱州。后废。
东汉兴平元年 (194) 置,治所在漆县 (今陕西彬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长武、永寿和甘肃泾川、灵台等县地。其后屡有变动。北魏属泾州。西魏属豳州。隋开皇三年 (583)废。义宁二年 (618) 复
又作夫愁、弗出站。明置,在今吉林珲春市。为开原东至朝鲜后门驿站之一。《明太祖实录》卷142:“辽阳至佛出浑之地三千里, 自佛出浑至斡朵怜一千里。”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三十里,滨临黄河。
即昌黎县。治所在今辽宁义县。《续汉书 ·郡国志》 辽东属国: “昌辽故天辽,属辽西。”王先谦 《汉书补注》: “昌辽即昌黎,辽、黎双声变转。”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东北三十里宝顶山。摩崖石刻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募化主造,自南宋淳熙六年 (1179) 至淳祐九年 (1249),历时七十余年。石刻共十三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为最大。巨型
旧名母章德山。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东。《方舆纪要》 卷69定远县: 武胜山在 “县治东一里。旧名飞龙峰。蒙古主蒙哥攻钓鱼城,屯兵于此,因改今名”。
①即今江苏如东县西马塘镇。1940年以后先后为苏中革命根据地如皋、如东县治。②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饶州鄱阳县:“东北四里有马塘,北六里有土湖, 皆刺史马植筑。”《明一统志》卷50
亦名子云城。南宋末建。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二十五里子云山。《元史·汪良臣传》:至元十二年 (1275) 攻破嘉定后,“统兵顺流而下,紫云、泸、叙相继款附”。即此。
疑在今江西临川县北境。《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三年(559),周文育进讨余公飏,“文育军于金口,公飏诈降,谋执文育,文育觉之,囚送建康。文育进屯三陂”。
①又名都泥江。即今广西红水河。《方舆纪要》卷109忻城县:乌泥江在“县西六里。即都泥江也。自那地州流入境,经县北,下流入宾州迁江县界”。②即今贵州惠水县西之涟江。《清一统志·安顺府》:乌泥江“在镇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