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山
①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斜山在 “县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仞,周八十里。斜水出焉,溉田四十顷,下流合于绣水”。
②在今四川会理县西。《资治通鉴》: 唐永徽六年(655),“巂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即此。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唐永徽六年(655年),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即此。
①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斜山在 “县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仞,周八十里。斜水出焉,溉田四十顷,下流合于绣水”。
②在今四川会理县西。《资治通鉴》: 唐永徽六年(655),“巂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即此。
古山名。在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唐永徽六年(655年),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即此。
①又名上方寺。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上方山锦绣峰下。取佛教所说六欲第四天宫之名。梵文义为知足、喜足、妙足、上足等。兜率寺为 “七十二寺” 之魁。寺创自隋、唐,明万历初太监冯保重建。②隋开皇中建,在今四川三
亦名黄鹤矶。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水经·江水注》: 江水 “历黄鹄矶西而南矣”。清杨守敬 《水经注疏》: “ 《御览》 六十九引 《荆州记》,江夏郡城西临江,有黄鹄矶。” 《明史· 地理志》 江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高寨镇 “在江华县南,旧称高寨营”。(1)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寨,人口970。原名安家寨,高
在今安徽泗洪县南。《寰宇记》卷16泗州:“李千城即后魏戍也,在徐城县西北三十里。后魏熙平元年李千于此城置戍,因名。”在今江苏省泗洪县南。北魏熙平元年(516年)李千于此筑城置戍,故名。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陶村镇。《清一统志·解州》 “霍赵堡”条下: “陶村堡,在 (安邑)县东南。”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乌撒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乌蛮乌撒部地置路,治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
1914年改唐县置,属河南汝阳道。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1923年改为唐河县。旧县名。原名唐县,因与直隶省(今河北省)唐县重复,1914年改名。以位于沘水之源得名。治今河南省唐河县驻地城关镇。1923年
元初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脱斡怜 (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通和)。后废。
又作梌山嶂。在今福建永定县北。《方舆纪要》 卷98永定县: 稌山嶂在 “县北八十余里。山势峻突,绵亘百里。林木茏葱,四时不改。上有石如马。民谣云,石马鸣,则有兵。成化十四年,‘草寇’窃发,太监卢胜合军
即今山东宁阳县北二十里伏山。《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伏山“上有洞。洞内镌石成佛像,故又名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