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旺苍县

旺苍县

1945年改旺苍设治局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旺苍县。以县驻地旺苍坝得名。


在四川省东北部,北与陕西省为邻。属广元市。面积 2969.2 平方千米。人口45.3万。辖15镇、20乡。县人民政府驻东河镇。“因县四面皆山,其中地势平坦,有宋江和黄洋水环绕其间,四时登眺,望之苍然。又昔时文人以望苍四时,有兴旺之义,故名旺苍”(《四川各市县名称由来》)。原广元、南江两县地,1933年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一部分。1941年析置旺苍设治局,1945年改旺苍县。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剑阁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广元专区。1953年属绵阳专区,1968年属绵阳地区,1985年属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地米仓山南。盐井河、宽滩河自陕西省入,于县中部汇合后称东河,南流出境;东南部有清江、柏树河,汇流后称木门河入南江县。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并产油桐、木耳、茶叶及天麻、党参等中药材。生漆为出口产品。有煤、铁、大理石等矿,采煤、炼焦、炼铁、化工、建材、电子等工业。有“煤铁之乡”之称。成普铁路、南广公路横贯县南部。名胜古迹有木门寺、旺苍坝百丈关古城遗址、大溶洞、龙洞。


猜你喜欢

  • 清水江

    ①即今广西武鸣县中部武鸣河。源出马山县古零乡,南流经武鸣县,西流入隆安县境,注入右江。《方舆纪要》 卷111思恩府: 清水江 “在府北。东南流,城中有通津水、桥利水俱流合焉,下流会于大榄江”。②即今广

  • 梁信县

    南朝梁普通四年 (523) 置,为梁信郡治。治所即今广东封开县。隋开皇初为封州治,十八年(598) 改名封川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封开县东南贺江口,为梁信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封

  • 海印池

    一名莲花池。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普济寺前。清许琰 《普陀纪胜》: “海印池在普济寺前……广十余亩。东西各有桥,筑桥成堤,故分三池,中涵清波,湛泓如镜。四山林石倒影。窥之如画。”

  • 南堰

    在今云南南华县南。《方舆纪要》 卷116镇南州: 南堰 “在州南。又州西有西堰,可溉田二千余亩”。

  • 坛头山

    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之檀头山。《明史·地理志》 宁波府象山县:“南有石坛山,亦曰坛头山。”

  • 虎儿文卫

    明永乐三年 (1405)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抚松县西南至临江市一带。后废。

  • 南单台 (臺)

    即鹿台。在今河南淇县治。《水经·淇水注》: “ 《竹书纪年》 曰: ‘武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 南单之台,盖鹿台之异名也。”

  • 弓卢水

    亦作弓闾水。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史记·匈奴列传》:西汉元狩四年(前119),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出代、右北平千余里,“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汉书·霍去病传》:“上曰:票

  • 文学城

    秦章邯筑,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五里王家附近。北周大象二年(580)始平县尝移治于此。

  • 大歌罗山

    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76黔州:“小歌罗山在黔江县东北五十二里。”《方舆纪要》卷69黔江县:大歌罗山“在县东北九十里。旧置歌罗驿于此。又小歌罗山在县东北五十二里。其相近有黄